第6章 议迁新都(2/3)
,而是有很多的考虑,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迁都北方,可以加快融合南北方。说起南北方的分裂,就要从唐朝的安史之乱开始了,到了五代十国,宋朝没能收复燕云十六州,北方一直被外族占领,到了南宋更差,已经偏到临安之地了。这样的分裂,直接贯穿了整个宋朝三百年!绍兴议和后,南宋提出南人归南,北人归北,北方的汉人不是宋朝的子民,甚至还骂他们是投靠异族的“叛徒”。而北方的汉人被南宋抛弃后,也不把南方人当同族,骂他们是南蛮。南北方都不承认对方是汉人!元朝灭南宋时,很多将领都是北方的汉人。可以说,华夏之地的汉人已经分裂成了两个民族,直到大明开国,再次一统南北,从此再也没有南人,北人之分,只有汉人,这也是洪武皇帝最大的历史功绩。“迁都到北方就是为了尽快消除南北之间的矛盾,加速双方的融合,重建统一的民族意识!”太子皱着眉头问道:“父皇,何为民族意识?”朱雄英耐心解释道:“所谓民族意识,我们都是汉人,我们生长在老祖宗留下的这片土地上,或许我们之间有些小打小闹,但外人要欺负我们的时候,我们要放下个人恩怨,共御外敌……”“要把家国天下的思想刻在骨子里,永远都不能忘记,我们都是同根同祖的炎黄子孙,从始至终都是一家人!”太子缓缓点头道:“儿臣明白了!”“听不懂也没关系!”朱雄英拍了拍他的肩膀,站起身来说道:“很多东西,朕会慢慢的教你,或许你听不懂,但以后自己会明白的!”“走吧,听听这些英雄好汉是怎么为自己谋福的!”父子俩走了回去,刚才还嘈杂的大殿立马安静下来。朱雄英低头喝茶,问道:“迁都……怎么说?”几个淮西人立马看向李景隆,可老李压根都不和他们对视,也没有要说话的意思。在曹国公这千年的狐狸面前唱聊斋,纯粹多余了,皇帝怎么可能会迁都凤阳,这都是用脚趾头都能想到的事。“陛下!”常茂瞪了老李一眼,主动站了起来,他是皇帝的舅舅,即使说错了,也不会有什么事。“臣以为迁都凤阳最为合适,凤阳是龙兴之地,必然龙气十足,而且还有建好的皇宫以及……”“不准!”朱雄英直接打断他的话,果断的否定,去凤阳还不如在应天待着呢,万一淮河决口,整个朝廷直接团灭。“陛下!”张??拱手道:“西安是十三朝古都,南有秦岭,西有陇山,北有高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