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96章福虽未至,祸已远行(3/3)
各地清理修缮河道后,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次做灌溉渠,用的是片状石头铺设的沟渠。同样用了砂石和石灰,建设速度快,使用年限长。
每年不用水渠的时候,将损坏的地方补修一下,就可以一直用下去。
叶蓁蓁想要烧砖。用大量的砖,代替石头。大凤朝的烧砖工艺还是青砖。宫殿是用青砖和打磨之后的石头砌成的。很多部分是木质结构。
叶蓁蓁要把红砖的技术传出来。
青砖是粘土烧制的,粘土是某些铝硅酸矿物长时间风化的产物,具有很强的粘性而得名。
将粘土用水调和后制成砖坯,晒得干透,然后堆放在砖窑中煅烧。并且要持续八到十五天。出窑时要淋水降温就制成了青砖。用柴火,就可以。
红砖需要煤火。目前,大凤朝的燃料,还是木头,秸秆和木炭。用木材大量烧青砖,成本高。用于民用,不太容易普及。而且,因为青砖需要淋水降温,不能连续烧窑,生产速度慢。
烧红砖,那需要挖煤,这个难度大。不过,叶蓁蓁因祸得福。岐山被她的手下接管开采了,挖出的不是银子,却是可以改变时代的煤。这可是好东西,烧窑温度高。
叶蓁蓁把红砖的制作流程,交给了这些工部技术官员。他们如获至宝。打算马上着手试烧。如果把红砖烧出来,那以后的建筑,就更方便了。
叶蓁蓁原来还很奇怪,大凤朝有瓷器,却没有红砖。这是没把烧窑往建筑材料上研究吗?
经过研究现在明白了,红砖需要煤火的高温烧制。大凤朝还没有人烧煤。
叶蓁蓁为什么要推广红砖?因为烧红砖窑不用降温,可以循环烧制,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就能在民间大量应用。
红砖烧制不难,叶蓁蓁提供了煤。
一个月后成品出来了。各地有粘土的地方都开启烧砖模式。有了红砖,盖房子方便了。受益的还是广大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