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只许失败不许成功(1/3)
战争不是目的,只是达成目的的手段,打仗是为了解决问题获得收益,而不是为了发泄情绪或制造新的问题。稍微懂点战术的人都知道歼灭战是最难打的,难到纵观整个历史也只有白起韩信等寥寥数人能够做到,但歼灭战的收益也是最高的,只要成功就能起到一战定乾坤的奇效。所以关兴从一开始便没想只在潘璋身上占小便宜,而是想将潘璋大军彻底歼灭在鄱阳湖平原,若是可以,甚至还想利用潘璋将诸葛瑾引出余汗顺手歼掉,这样自己就能轻松拿下余汗堵住陆逊退路,将陆逊歼灭在浙赣走廊里,彻底稳定江东了。否则真被潘璋逃进余汗跟诸葛瑾会合,自己收拾他俩的时间将呈几何倍递增。虽然那样可以切断南昌跟余汗的联系断了陆逊粮道,但余汗的存粮可够陆逊坚持两三个月呢,这么长的时间鬼知道会发生什么变数。别的不说真断粮道的话,豫章太守虞翻绝对不会坐视不管,若是率领大军从南昌杀来,潘璋诸葛瑾再从余汗杀出,自己极有可能落得跟徐盛一样的下场。所以绝不能将潘璋逼进余汗,必须将其歼灭在余汗城外,若想达到这个目的就不能将潘璋打的太狠,非但不能还得时不时的让潘璋占点便宜,借此让其放松警惕。钓大鱼得用重饵嘛!如此想着,关兴果断否决了耿商的提议。耿商却被他的分析惊的一脸懵逼,不是将军,你才四五千人,加上尤冲的匪军也才六千出头,潘璋可是有上万大军呢,你全歼人家?等等不对,马忠带着两千部众投降了,这么一算双方兵力都是八千正好相等,但就算如此,想全歼潘璋也不容易吧。耿商虽然觉得关兴的目标太离谱,太不拿潘璋当回事,但论打仗人家才是专业的,自己一个商人瞎掺和什么,所以便没多言行礼拜道:“将军英明。”关兴点头道:“继续盯着潘璋动向,有任何异动随时向我汇报。”耿商行礼告退,前脚刚走后脚宁桓的信使就回来了,向关兴汇报那边情况的同时递上了宁桓的书信。关兴展开一看顿时乐了,宁桓已经按照他的交代顺利打进彭绮匪军内部,同时还成功说服彭绮练兵并将斥候营精英打散到匪军之中担任起了教官,这要熟悉一段时间,宁桓还不得轻松拐走数万匪军,让彭绮变成光杆司令啊。宁桓的想法跟关兴不谋而合,在信中汇报情况的同时请求关兴率军攻打日月湖大营,但别攻破,得给潘璋留出率军回援的时间让潘璋疲于奔命,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