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学小说> 都市言情> 黄金年代从1977开始> 第256章 城乡争供给,周厂长坐蜡(1/9)

第256章 城乡争供给,周厂长坐蜡(1/9)

    干部包队下乡抗旱政策取得了大成功。钱进作为政策发起者,在市领导们眼里成了宝贝疙瘩,由此还进入了省领导的视野中。然后好事成双。同样由他贡献生产技术并提出的滴灌设备开始产出,海滨市这边率先解决了生产技术难题,指挥部特批了“滴灌水管生产许可”,然后化作一道道紧急生产指令,下达至市塑料制品厂、橡胶厂以及邻近县市的几家相关工厂。这些工厂的原料被优先调拨,电力供应得到保障,非紧急的生产线全部暂停,所有力量都集中到了全力生产滴灌水管这条路线上。钱进被紧急调回了市里进行参观和技术指点。参观他可以,相关技术他也不了解。反正他去了一家塑料制品厂,里面注塑机日夜轰鸣,但不再是生产脸盆、水桶,而是吐出一根根细长的、布满精密微孔的黑色软PVC滴灌管。橡胶厂那边开足马力,生产配套的连接头和滴箭,这滴灌出水口的关键部件。工人们三班倒,机器不停歇,质检员拿着游标卡尺和压力测试仪,一丝不苟地检查着每一批产品的质量。抗旱宣传工作在城市里干的很好,所以工人们知道自己生产的不是普通的产品,这是前线抗旱的“救命管”。早一天生产出来,地里的庄稼就多一分活下去的希望。生产的质量好一些,农民后面能够保障收获的粮食就多一点。与此同时,另一条战线也在紧锣密鼓地铺开。供销社这边,通过国家总社的全国布局线和农业部门的紧急协调,从西北干旱地区紧急调运了大批抗旱性能极强的作物良种。耐旱、早熟、需水量极少的荞麦种子,生命力顽强的小米种子,还有耐瘠薄、生长期短的绿豆种子。这些作物都能在干旱贫瘠的土地上生存,都是少量水分就能养活。很适合旱年情况。种子到达海滨市后被迅速分装,通过“送水路”的返程空车,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各重灾公社。韩兆新在指挥部会议上进行了强调:“同志们,旱情发展远超预期,很多地方夏粮已经绝收,几乎所有地区的夏粮都减产了。”“所以,在接下来的秋收工作中,我们不再追求产量,当务之急,是利用一切可能的水源和土地,抢种这些抗旱作物。”“还是那句话,不求丰收,只求能在秋后收获一点口粮,让农民们填饱肚子,把最困难的时期熬过去。”“这是最后的自救底线,各公社必须立即行动,组织人力,整地抢种!韦社长,你们供销社要确保种子供应到位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