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灭火队员钱进同志(2/7)
部里,电话铃声更加频繁,内容也从紧急求援,逐渐增加了许多关于技术咨询和经验交流的请求。钱进对这种情况有些不耐烦了。因为抗旱工作没有技术。现在进入了六月,甚至都不算到决战阶段。海滨地区现在开始收麦子了。不出预料,大规模减产了。不过还好,倒是没怎么出现绝收地区。这点在指挥部预料之中。现实给他们的反应时间太多,应对方式都需要时间,所以麦子是必须放弃的农作物。他们的抗灾重心在于下一季作物,比如秋季收获的玉米和花生,比如补种下去的红薯、马铃薯和荞麦、高粱等作物。只要能保住秋收和冬储菜,那么今年抗旱之战就算是胜利了。至于还要保住夏收?指挥部没有这个压力。国家没把领导干部们当神仙用。另外进入六月随着气温升高,夏季的感觉出来了。这时候旱灾的影响就大了。六月中旬,安果县抗旱办主任、抗旱指挥所指挥员柳长贵亲自送来了一份报告。这位四十多岁的汉子,脸上带着长途奔波后的疲惫和深深的忧虑:“各位领导,我们安果县现在的情况非常糟糕!尤其是西南部几个靠海的公社,土质沙化严重,保水能力极差!”“之前派去的打井队,深井打到五十多米才勉强见水,水量还很小,基本上没有抽取价值!”“我跟打井队的王工亲自聊过,王工说五十米是当前机器的极限了,是他动用了一切手段才到达这么个深度,实际上目前来说打井最深的就在我们那边。”“可是没用。”他疲惫的用手搓脸。钱进看他样子都有些怜悯他。确实困难。偏偏安果县还是个农业大县。安果县抗旱办主任再次唉声叹气:“水源跟不上,人畜饮水都开始告急了,更麻烦的是,持续高温加上海风蒸发,土壤返盐碱化现象非常严重!”“刚抢种下去的荞麦、绿豆,苗子都开始发黄打蔫!基层干部和群众情绪波动很大,抢水苗头又出现了!”“领导们,我们县里压力太大了!我、我说句没种的话,我们那边的同志实在有点顶不住了!”张成南看报告,然后递给钱进。钱进一看,报告的内容确实触目惊心。不过他早有准备。根据《农业志》的资料记载,安果县的1980年很惨。虫灾和旱灾的双重加持,把这个县的农业给打垮了,在国家的支持下,足足用了四五年的时间才算是缓过劲来。不过现在他已经改变了历史。虫灾导致安果县损失颇大,可好歹控制住了灾害规模,后面补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