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我的男人是赵俣该有多好(1/5)
…收到仇悆和翟兴成功接收易州城的消息,赵俣大喜。这属于首战告捷,而且还是一举就收复了一州,绝对算得上是一个了不起的胜利。要知道,整个燕云地区,也不过才十六个州,就算将平滦营三州也加上,那也不过才十九个州,而要是单单看燕地,实际上只有七个州而已。仅这一战,赵俣就收复了七分之一的燕地。要都是这么顺利,赵俣没准很轻易地就能完成自赵匡胤开始赵宋王朝的历任皇帝都渴望又不可及的成就,成为赵宋王朝仅次于赵匡胤的皇帝。当然,这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罢了。实际上,要是从宏观层面来看,赵俣之所以如此轻易地就夺取了易州,除了因为有赵良嗣当说客,李处温家族有投宋的意愿,以及契丹人长久的在汉人面前作威作福双方矛盾很深,更主要的原因还是现在辽国的战争动员能力太弱了。按照常理来说。游牧民族以畜牧业为主,逐水草而居,其生产生活方式使得他们全民皆兵。成年男子平时是牧民,战时则可迅速转化为骑兵,上马出征。另外,部落首领对成员的控制也较为直接,在战争动员时,首领一声令下,部落成员能够迅速集结。而农耕民族以农业生产为主,农民固定在土地上,从事相对稳定的农业劳作。战争爆发时,需要朝廷从田间召集农民。而且农耕民族的社会组织结构较为复杂,层级分明。庞大的官僚体系在传达战争动员命令时,可能会出现信息传递不畅、效率低下等问题。再加上,农耕民族的人平时只会种地,不会打仗,甚至杀过鸡的都很少,还得训练,才能成军。这些都使得辽国的战争动员能力应该远强于赵宋王朝。可现如今的实际情况就是,因为辽国承平日久,辽人高度汉化,内部养尊处优,大量的辽人已经告别了游牧生活,改为像汉人一样定居下来,从事农耕或手工业,享受着城市的繁华与安逸。昔日的马背民族,如今许多已难觅马匹,更不用说保持那驰骋草原的骁勇了。昔日的部落首领,很多化身为文臣武将,沉迷于朝堂的权谋斗争,对部下的约束力大不如前。辽国的军队,也早已不复当年之勇。曾经以骑射闻名天下的契丹铁骑,如今混杂了大量步兵,且因缺乏足够的训练,战斗力大打折扣。后勤供应上,虽然仍有部分牲畜随军,但更多依赖于从汉地征收的粮食与物资,这大大削弱了其机动性和灵活性。更为严重的是,辽国内部的腐败与矛盾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