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定大计(1/5)
…在宋初时,也就是赵光义两次收复燕云十六州都以失败告终之后,赵宋王朝在河北地区靠近边界的地方,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备的防御体系:像利用河北地区西高东低、河流众多的特点,壅塞徐、鲍、沙、唐等河流,形成众多水泊,河泊相连,在宋辽边境中部西起保州,东至泥姑海口的东西四百五十公里,南北三四十公里的地区,构筑成一道“水长城”,并设寨二十八个,立铺一百二十五个,以此限制辽军铁骑的行动。像重视各级城市的军事防御功能,对州县城垣的布局进行调整。如开宝六年省石邑县入获鹿县,强化获鹿城控制太行山门户的作用;熙宁八年将井陉县城迁到天长镇,使其成为井陉盆地的军事政治中心。同时,在边境地区的重要关隘,如瓦桥关、益津关、淤口关等,加强城防建设,加固城墙,并深挖地道。又像在河北的雄州、霸州、文安、永清、固安等县,修建了规模庞大的地下战道。这些战道结构复杂,有藏兵洞、迷魂洞、掩体、翻板等军事设施,还有通气孔、放灯台、蓄水缸等生活设施,能长期隐蔽兵力,在战争中可出奇制胜,对辽军起到一定的防御作用。而在那时,河北作为重要的边防地区,常驻禁军有二三十万。宋真宗时期澶渊之役以前,河北驻军还有二十余万。直至宋仁宗天圣年间,因为《澶渊之盟》,宋辽久无战事,河北的驻军才只剩下十万(其中禁军九万五千余人)。到了现如今,由于赵俣推出的巡检系统精减,河北边防驻军只剩下八万多人。当然,要是算上厢军、乡军什么的,此时,赵宋王朝在河北也有十万人马。赵俣登基之初,耶律洪基扬言要重新划分边界,赵俣选择以强硬回应,当时,枢密院出过可行的防御攻略,赵俣依计下旨:在河北沿边地区设置边都巡检司机构,并在保州、安肃军、广信军等边界地区设有巡检司,负责地方治安、定期御边巡界、制定防御策略与调度军队等,以加强对边境地区的管控,并设河北缘边安抚司于雄州,统辖保州、安肃军、广信军、霸州等州军,职责是巩固边防,解决边境冲突,负责间谍事务,统筹边境地区的防御工作。同一时间,枢密院给河北禁军做出过最高指示:集重兵于真定府、定州、高阳关三处戍垒,形成犄角之势,三镇分峙,以控扼契丹敌骑;来则备御,去则勿追;浚隍筑垒,广创新寨。这种战略旨在以防御为主,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