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学小说> 其他类型> 叫谁偶像,我是艺术家> 第219章 艾玛·斯通(2/4)(1/3)

第219章 艾玛·斯通(2/4)(1/3)

    《燃烧》首映后,现场情况,事后的采访基本都传回了国内…不过,他们的用词基本都是‘引发轰动!’、‘闪耀水城!’、‘《燃烧》点燃水城!’就蛮夸张的…也正常,沈言自己在微博说了‘拿金狮奖的概率都超过拿金鸡百花’…然后很多‘网友’、‘自媒体’就解读成了——剑指金狮奖。可以理解,捧杀嘛!先把你捧起来…然后,场刊评分出炉…第一天放映的两部电影,《燃烧》以及《邮差的白夜》…《燃烧》拿到了4.2分的高评分。威尼斯电影节四大场刊分别是:《银幕》、ICS场刊(意大利电影记者协会场刊)、意大利场刊(意大利本土媒体以及影评人发布)和国际场刊(综合全球影评人的评分)…其实还有华语场刊——主要关注华语电影的表现,由华语媒体或影评人团队发布…《银幕》是威尼斯电影节最权威的场刊之一,由国际知名电影杂志《银幕》出版。提供主竞赛单元影片的评分、影评人评价及电影节动态。他们曾经给《赛德克-巴莱》真实的评价——是一部华而不实的伪史诗片,只给了《赛德克-巴莱》4.8(满分10分)的分数,这个分数仅高于2.7分的实验电影《炎夏》,那届的倒数第二…对了,威尼斯是五分制。所以,各大场刊评分也要换算成五分。《邮差的白夜》…评分3.35分…导演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俄罗斯著名导演,欧洲三大电影节都有入围的经历,电影世家出身——他父亲谢尔盖·弗拉基米罗维奇·米哈尔科夫是俄罗斯国歌《俄罗斯,我们神圣的祖国》,就是谢尔盖作词。他的弟弟尼基塔·米哈尔科夫也是一名导演,代表作《烈日灼人》…《邮差的白夜》,形散而神聚,看似讲邮差的孤独,实则是把这种心态平移到国家和历史当中。破败的学校里回荡的仍旧是苏联的爱国歌曲,幽灵一样可观不可即的黑猫,完全脱离乡村背景而存在的火箭,还有不知道从哪儿出现的背景音效,所有这些带来人与人、人与人群、社会与国家、现状与历史的隔离。少见的使命感。这电影也不错!但讲述俄罗斯、苏联关系的电影在欧洲三大不怎么吃捧,《再见列宁》多好的电影,没有拿到欧洲三大的入场券!估计《邮差的白夜》拿不到什么奖…对了,场刊评分通常反映了影片在媒体和影评人中的口碑,但最终奖项的归属仍由评审团决定,因此场刊高分并不一定意味着获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