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三 袁君,请让我做你的人吧!(3/5)
个组织,本身就有这方面的原因,他折节下士之风已经传遍五陵之地,这就是背景强悍给他带来的先天优势,等闲无法替代。失去朝中靠山的沈恪在此时此刻更加感受到了这种态度给他带来的心理上的慰藉与满足。现在不抱大腿,更待何时?沈恪有如此感悟,扶风都尉董宣也有差不多的感觉。他是冀州人,家族不算很有势力,但世代从军,在军队里颇有人脉。参军二十年,经历大小战斗八十余次,不仅活了下来,还立下一些战功,加上军中人脉,眼下成为了比二千石的扶风都尉,算得上是和平时期东汉军队里的高级军官了。不过东汉时期的扶风都尉和西汉的扶风都尉没法儿比。西汉时期,扶风都尉那是正儿八经守护国都、顺便护卫皇陵,三辅都尉地位显赫,军权甚重。后来一度被裁撤,到了东汉,一直到汉安帝时期才重新设置。重设之后也没有三辅都尉了,左冯翊没有都尉,只有京兆和右扶风设了都尉,并称两营,主要职责只有一个,护卫皇陵。严格说来,与守墓人算是同行。远离京城雒阳,背靠皇陵,直面羌乱,手下只有两千多人,一个不小心让贼人坏了皇陵,首先处置的肯定是两营都尉,闹得不好还要丢脑袋,所以这实在不是什么好差事。只是因为京中无人,捞不到肥缺,又比较能打,就被扔在了右扶风当这个苦哈哈的守墓人,前景十分不妙。此番羌人绕过右扶风,直取左冯翊,破安阳,南下渡过泾水袭扰五陵,若非兵力不足,只是袭扰,万一真的闹出什么事情,皇陵被破坏,他说不定就要交代在这里了。这回可真是给他吓了个好歹!好不容易熬过劫难,他更加坚定了要上下活动调离这个职位的决心,就算一时半会儿调离不了,也要找一个靠得住的靠山,给自己在朝中撑腰。至少不能随随便便就成为背锅侠、牺牲品,轻而易举的就交待在这里。他正在寻思着该从哪里寻找突破口,一眼看到袁树那么牛逼、懂事,立刻就寻思开了。此前他隐隐听说沈恪在朝中的靠山倒了,他想要改换门庭投靠袁氏,正好袁氏一族嫡子袁树在右扶风境内求学,沈恪就以此为契机,给他行个方便,得到了袁逢的注意。这下可好,又救了袁树,又得到了袁树的恭维,这显然是进入袁氏家族的视线了。眼瞅着沈恪将会在袁氏家族的配合下平步青云扶摇直上,董宣那个羡慕啊!但是,他抓耳挠腮也想不到有什么理由可以接近袁树,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