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擢升二级,颁授国光!万般荣耀加身、一人之下,万人之上!(6/8)
区的弹药产量,可以说是民国三大兵工厂:第21厂(重庆)、第11厂(巩县迁长沙、后迁重庆)、第25厂(南京迁重庆),另外在加上广西柳州兵工厂、云南第53厂(昆明)等等地方兵工厂产量的总和。
不过。
值得指出的一点是。
目前西北兵工厂生产枪弹使用的原料依赖的美国援助和进口。
主要依赖的就是滇缅公路,以及少量的苏联援助。
目前苏联暂无意再度提供援助的情况之下。
滇缅公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38-39年这个时间点。
工厂因为内迁重新建设导致枪弹产量基本上处于一个腰斩的状态。
39年开始恢复规模化生产,勉强年产量达到六千万。
如果滇缅公路畅通。
且进口铜材合格的情况下。
整个国民政府的弹药产量将会迅速提升。
加上西北制造总局,以及长治兵工厂未来规划的产量。
在40年内,预估年产量加起来至少会有两亿发。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直观一些的话,用现如今国民政府麾下的三百万国军部队来进行计算。
所有的对日作战部队,都会得到一次十足的弹药补充。
加上他们此前所拥有的弹药数量。
勉强可以组织起一场全国性质的大反攻所需弹药。
这种大反攻。
并非冬季攻势的那种形式的反攻。
在39年冬季攻势
很多非嫡系主力部队。
平均枪弹不足十发。
根本得不到什么补充。
很多时候那些战功赫赫的部队不是因为他们比其他将领强多少。
而是因为他们能够拿到为数不多的补给。
枪弹充足、装备优良且借助有利地形的情况之下。
日军战术素养再高,官兵素质再高。
也不可能打出太好看的战损比。
这也就是对峙时期的常态。
而随着兵工产业的完善,只需要确保滇缅路畅通的情况之下。
不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