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只有日军受伤的晋东南;饱受折磨的日军守备大队。(求订阅)(3/7)
接着道:“给孙蔚如发电,四川一地的补充兵员,交由其负责整训补充十七师,川军第一百二十二师,限期三个月内完成,钱粮武器均由我军事委员会进行供应。”
“是!”
常凯申发力了。
锦上添花远不如雪中送炭。
正当二战区陷入战争泥沼,全面落入下风之际。
常凯申迅速调整战略资源、兵源分配比例。
将原本准备补充至津蒲前线的兵员、以及武器、弹药全部调往了晋东南地区。
以求此战取得阶段性胜利,为徐州会战的胜利,争取到足够的时间。
在1934年开始。
为了应对与日本的战争,军事委员会下令大规模的构筑防御阵地工事。
也就是前文所提及的国防工程工事。
总体而言完成度相对较低。
截至七七事变爆发之前。
还是完成了一些地方的国防工事的。
平汉及陇海铁路沿线、以新乡、石家庄(已沦陷)、保定(已沦陷)为前进据点,洛阳、开封、徐州、海州为主要防御地带,设置一系列坚固的防御阵地。
常凯申等一众高级将领判断。
日军的下一步。
有两个可能性。
其一,沿着平汉铁路沿线南下,向武汉方向挺进,切割东西。
其二,就是沿着津蒲路南下,会师华北。
不论如何。
在河北一地,楚云飞所部主动出击。
其本身自己的目的是为了消灭日军有生力量,保卫晋东南。
但在常凯申的眼中,以晋东南地区为饵。
实质上可以牵制大量日军作战兵力。
对于整体抗战局势而言,都是颇为有利的。
当然了..这对于迫切需要支持的楚云飞所部..也是有利的。
要说谁受伤..
在整个晋南地区..只有小鬼子和汤恩伯所部目前比较困难。
此前隶属于傅作义第七集团军所属的汤恩伯第十三军此时仍在昔阳境内与日军鏖战。
即便是有来自中央的补充,汤恩伯此时也快撑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