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学小说> 历史军事> 请娘子称我为陛下!> 第107章 楚世昭的无字碑,节制三府军!(1/5)

第107章 楚世昭的无字碑,节制三府军!(1/5)

    桓盛干出来的这件事情太疯批了。他这么做,道理上是对的。可是他不能这么明着来。就这么说吧,桓盛身为臣子砍了楚世昭的三位兄长,实际上是以下犯上。那以后,其他人有样学样怎么办?这就跟底下人谋反了一样,你赦免了他们谋反的罪名,很多人就会觉得反正谋反都不会死,那只会出现一批又一批想要谋反的人。楚世昭砍了他的三位兄长,顶多算是皇权斗争,最坏的情况,就是和李世民一样,往后宗室太子继位的概率降低,会出现同室操戈的局势。其实,对于这一点,楚世昭反而没有什么太深的心理负担。那三位兄长,是楚世昭同父异母的哥哥,而且由于出身门第的关系,他们之间是不来往的,关系也不够亲密。除了名义上是兄长的关系,楚世昭既没受到过这三位兄长的照顾,还被他们拿来当成转移矛盾的工具。明里暗里的针对,已经告诉了楚世昭,他要是不提早动手,早晚会反受其害。坐以待毙,本就不是楚世昭的性格,他就是那种敢于鱼死网破的人。何况楚世昭的处境特别糟糕,他不具备绝对的力量,因此楚世昭还不能等待对手发难以后,再名正言顺地打回去。对方随手的一击,楚世昭兴许直接就被解决了,所以楚世昭有且只有一次自救的机会,那就是在大周王朝还没确认谁是新的天子之前,果断出手。但,这一次出手,同样勉强。能够实施的主要原因是桓盛的执行力强,三千先登武士在楚世昭的号令下,悄无声息地控制住了长安整个中高级将官。问题是,即便是这样,楚世昭都没有把握完成这次政变。人家李世民有什么?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李世民斗法之前,他是什么?不包括天策上将外,李世民还是太尉、尚书令、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益州道行台尚书令、雍州牧、蒲州都督、领十二卫大将军、中书令、上柱国以及秦王外等等头衔。李世民的前缀绰号,无论虚职还是实权的职务,正常人根本念都念不完。就算是有几个人,如李靖之类的名将没有明确表态要帮助李世民政变,但起码人家是保持观望态度,最终李世民是在很多很多内外在的条件下,这才完成了全部的接管后,其余人见大势已去这才纷纷依附。楚世昭能够仰仗的,只有杨方和桓盛以及桓盛理论上提到的桓节在凉州给楚世昭压阵。到了这个时候,楚世昭才发现,桓盛做出这样的决定,除了莽以外,还是一步险中求胜的棋。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