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议庙(二)(3/6)
擦了几年屁股就寄了。总的来说无负皇位。但身体条件和被特殊经历造就的扭曲性格,在时间上和理智上都不支持他更进一步。“文明大圣的庙号是怎么个说法?”圣人问道。李溪捋着胡须:“前代肃宗有汉肃宗刘炟、魏肃宗元诩。章帝斟酌济济,毕力王道,贤君也。而宏厚有余,机断不足。闺房谗惑,外戚骄宠。已而窦皇后通奸郭举,拔刀吓上。未久驾崩。到底怎么死的,不得而知…………”“明帝在位,北朝进入极盛。而以少冲嗣位,机断不足,相继夜叉乱国、受惑潘妃、母子相残,外召尔朱荣、元姑娘窃位……种种祸丑,为六镇之乱、河阴、孝庄之难酿成了根基。”“明帝聪慧过人,颇有一代雄主之望。但——往事耳,不说也罢!”李溪一笑了之,言归正传:“肃宗上伪孝父,奉玄宗于家庭,实则幽之。问父于晨昏,实则虐之,任凭下人欺辱。杀贤子,自养妖后、内竖………卒为下惊,但瑕不掩瑜,可以原谅,遂征汉魏故事,庙以肃宗。”“这样……”圣人摸着下巴。敢情自己的理解没错,这是个暗喻批评的平号。授予条件有二。家庭严重不和。明断不足。就是很多错误以其能力是不该犯、可以避免的。比如李世民总打败仗,这是他能干出来的?同样的,肃宗很多诟病,不是他的水平。但性格决定成败。其在李隆基的长年威胁下,精神已经大变,光老婆就被处理了两个。如此父子,在自有传统的李唐,岂能善终。至于李溪说瑕不掩瑜………怎么,李世民干了是政治正确,李隆基、李亨就罪该万死?或者说,亲情在权力面前就是个寄吧。阶级越高越假。嘴上念一念,贴在墙上教训教训老百姓得了。所以讨论撤庙,孝不孝始终不是决定因素。根据李亨的功过,他被夺去庙号,但文明大圣、宣帝的谥号不动。代宗没说的。“天下之事,代宗居中,无不知也。去三大奸如杀猪羊,上下厌服…………英主之所难,代宗有焉,而能保国安身。”这是宋人的论述。“代宗少属乱离,老于军旅,识人间情伪,知稼穑艰难……古之贤君,未能及此。”这是五代史官的总结。其驾崩后,朝廷也是参照刘彻给的世宗、孝武帝组合。因为要给李世民避讳,才曰代。因此,代宗没动。“德宗初总万机,励精求治。思政若渴……”圣人笑了,拿奏书有没一下敲打着手心:“德宗……”这老小子刚上台那几年,神似穿越者,表现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