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学小说> 历史军事> 上命昭唐> 第238章 将有事于南郊(7/8)

第238章 将有事于南郊(7/8)

李克用在太原……就司徒刘崇望在岗。得补人。中宗时类似情况的解决方案是皇后算一个,挑几个没发生过性关系的公卿女算一个。但现在没皇后,身边也没有处子公卿女。所以,还是个恼火问题。宰相、九卿可以么?比如郑延昌,苏荣。原则上不可以。现实上,这种事非常出风头,给这个不给那个,容易让人觉得你厚此薄彼。都是九卿,我卫尉凭什么不行?郑延昌的计划是抓阄,一会奏对让有资格替补的大臣抽签。献祭次序,顾名思义,朝太清宫、太庙、圆丘的时候献祭品,谁去献,谁先谁后。圣人占一个,也是首献,这个没说的。亚献,不固定,一般是太尉、司徒,阙则和皇帝关系最近的家属皇后、太子。这次也需要一员替补,圣人已经答应让淑妃上了。不怕贤妃不悦?不怕。为什么亚献优先考虑太尉?太尉、司徒、司空,有顺序的。同理,淑、贤、德,三妃也是有顺序的。终献,一般是亲王,这个简单,安排的吉王保。听完,柔奴嘟了嘟嘴。国朝这礼乐,糟糕!得劝圣人找时间重新整理学说,礼乐,制度了。“太庙和神主呢?”柔奴想了想,又道:东庙遇毁,修缮后,在庙列圣谁也?几庙?郊配神主,又谁也?”啧,这是唐朝吵了三百年的“大礼仪”了。《礼》曰:“天子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所谓昭穆,宗法制的产物。具体描述就是,一个祠堂,始祖牌位坐中间,左昭右穆。父为昭,子为穆。父在左,子在右。始祖之后,二世为昭,三世为穆。四世为昭。如是循环。先世为昭,后世为穆。长为昭,幼为穆。嫡为昭,庶为穆。是谓祭有昭穆,昭穆者,别父子、远近、长幼、亲疏之序而无乱。天子立庙,三昭三穆,也就是六代人。而太祖,叫百代不迁之尊。是为祖有功,开创立户受命之功。所以除非亡祀绝裔,不迁不毁。而六代宗。宗有德,有德为宗。有庙号,才能进太庙。宗,亲尽而迁,无功亦毁。血缘和后代皇帝出了五服,就要被归档夹室、别庙、陵、兴圣庙,为子孙腾笼。以上是最权威,最广为人知的概念。但国朝实际执行下来。从李渊到李隆基,献祖、懿祖、太祖、代祖、高祖、太宗、高、中、睿九庙。李豫到李炎。高、中、睿、玄、肃、代依次被迁,变成了太祖、高祖、太宗、德、宪、穆、敬、文八庙。到武宗驾崩,围绕迁高祖还是德宗,一场辩经后,谁也没迁,武宗入驻的同时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