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气死茅台”(4/6)
可他们毕竟是左派,追求的不只是邵氏的那种娱乐性,拍摄还是继承了中国电影的优良传统,讲究在学术领域不断对比、分析和研究、探讨。
所以他之前听江弦说半个月之内就能把剧本写好,也是心里做好了是看一个半成品的准备。
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江弦就把一部七万字的电影文学剧本交到了他手里。
更让张鑫炎震撼的是,剧本已经相当完整。
内容大概是:
“隋唐年间,著名武术家神腿张抗暴助义,遭王仁则陷杀,其子小虎幸被少林武僧昙宗救出。
小虎为报父仇,拜昙宗为师,取名觉远,习武少林,并落发为沙弥。
小虎在手刃了杀父仇人王仁则报了血海深仇后,决心摩顶受戒皈依佛门保护寺院,受法名觉远,并作武林统领,置身少林匡扶正义,弘扬善道。
然而却令有心托付终生的白无瑕黯然离去.”
张鑫炎一开始还有些怀疑,在短时间内写出的剧本质量不够,等他花了几天时间看过以后,发现不仅剧本所写的剧情跌宕起伏,人物的设定和情节也足够出彩,一些情节的设计相当诙谐。
《少林寺》总归是一部武打片,这会儿的特效还不发达。
有多不发达呢?
徐克当时给黄飞鸿设计的一个简简单单的“佛山无影脚”,也就是对着空气连踢七脚。
就这么简单的特效,震惊了当时的整个香港和内地。
以目前左派电影的拍摄方针,以及张鑫炎对武侠片的要求,《少林寺》肯定是以打斗场面为第一诉求。
而江弦在剧本中的处理可以说是相当协调,打斗的戏份和喜剧戏份相互穿插,文戏武戏同样精彩。
更关键的是,有些打斗戏份,江弦直接把演员的动作都给设计了出来。
设计武打动作是相当困难的,因为即便是香港,这会儿也根本没有动作指导这个行当。
也就是说,电影要拍谁的镜头,谁就得自己设计动作。
在另一个时空中,拍《少林寺》的时候,张鑫炎只告诉演员们需要打多长时间,从哪儿到哪儿,就开始准备,最后用录像机拍下来,回去再分镜头,所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