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学小说> 历史军事> 家父李隆基> 第一百九十一章 你可真会捧(1/7)

第一百九十一章 你可真会捧(1/7)

    崔翘,出身于清河崔氏定著六房之一的南祖乌水房。他的亲爹,是武后时期大名鼎鼎的“文章四友”之一崔融,与苏味道、李峤、杜审言齐名,也就是说,这四个人写文章是当时最牛逼的。而且四个人关系非常好,所以崔融的女儿嫁给了杜审言的儿子杜闲,生下了杜甫。而崔翘,是崔融的第七个儿子。崔融有九个儿子,长子当年已经很牛逼了,中书舍人,可惜死的早,剩下活着的儿子,也大多成器,其中以崔翘成就最高,现任刑部尚书。太府寺坐落在皇城以东,西边是太仆寺,南边是太常寺。眼下崔翘正带着人,在这里查账,既然是查账,自然要用一些财务专才,他从各司衙门调来二十名财政专家,仔仔细细,挨个库房查验太府寺历年以来的账目详细。他现在心情很沉重,因为已经查了快半个月了,仍然没有查出什么问题。准确来说,所有猫腻都出在平准署,但是平准署他不敢查,要扳倒杨慎矜,牵扯圣人,那是扳不倒的。可如果实在查不出问题,那么圣人一定就会怪他们无中生有,诽谤杨慎矜。开弓没有回头箭,他已经没有退路了。崔翘将事务都交给刑部侍郎,同样出身清河崔氏的崔珪,而他则一个人在皇城内散步,思索着应变之法。李适之在朝堂上向杨慎矜开火的理由,是对方长期使用调整物价、操纵关中粮价的手段来赚取收益,才勉勉强保证了官员的俸禄。但这样一来,导致长安的商业非常混乱,商品货物一天一个价,民间叫苦不迭。年底太府寺至少都要凑出八万贯,才能将官员每岁一放的禄米发下去,而太府寺眼下的结余,只有一万贯,差额巨大。但问题是,崔翘如果揪着这一点不放,年底一旦开不了工资,担心杨慎矜将矛盾转移至他身上,人家届时大可以说:我正在准备钱,结果刑部来查我,耽搁了时间,所以钱没筹到。年底的粮食,是一年当中价格最高的,这个时候发不下去,影响非常大。那时候可就是犯众怒了,尤其是那些小官小吏,因为只有他们才会在乎那点禄米,而这些官员是一个庞大的群体。逛着逛着,崔翘的目光落在了前方长街尽头城门下,一名年轻人身上。他以前只见过李琩三次,但一眼就认出了对方,顶级官员都有一个习惯,该记住的人,一定会记住。这不是过目不忘,而是强行记在心里,以便加深印象。崔翘主动迎了上去。李琩就在安上门下,与崔圆聊天,皇城的城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