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安边定策李牧(1/5)
李牧一生对边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称赞为赵国北部边境的良将。后世名将大都不愿效仿李牧的主要原因,应该就是李牧的悲剧结局。特别是在当朝的君主不够贤明的时候,一个如此有才能的人尚且在战功卓著的时候招致杀身之祸,一般人怎么敢轻易效仿。“赵国曾经赖以为长城的草原飞骑在秦国的打击之下全军覆没。”“自此,赵国边关再也没有足够强大的防御力量抵抗匈奴。”“不仅如此,战争还导致战国国力衰败。”“赵国再也没有办法再次组织起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失去了骑兵力量,这让赵国在北方战线上和匈奴的对抗尤为吃紧,打也打不过,守也守不住。”“加上匈奴人掠夺蛮横的天性,让边境的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陷入了一片混乱,整个赵国的经济也长久无法恢复。”“李牧的才能之高,堪比秦国大将白起,终身无败绩。”“然而后世的名将往往更愿意把白起当做榜样,为什么将士们都不愿意效仿李牧呢?这就不得不提到李牧的悲剧结局。”“李牧为将的时候,为了抗击匈奴,凭借自身的才能将雁门关打造成了铜壁铁墙。”“这个时候的雁门关,就像是一道结界,让匈奴不仅不敢越雷池半步,还闻风丧胆。”“在抵御匈奴的同时,李牧率领的赵国军队还一次次击退了秦国十万之师的进攻。”“在燕国企图偷袭赵国的时候,反而让燕国签订了城下之盟。”“李牧一次次率领赵国士兵力挽狂澜,将长平之战后近乎灭亡的赵国救了回来。”“在李牧刚刚进驻雁门关的时候,因为赵国的兵马都有限,粮草也不足,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他采取的都是守势。”“李牧在雁门关巡视的时候,看到匈奴人正将战马赶到河里洗浴,李牧顿时心生一计。”“他下令将自己军中的百余匹母马也放出来,然后将母马赶到河另一边的树荫下,匈奴的雄性战马发现母马之后很快都渡河跑到了李牧这边。”“就这样,李牧就收获了匈奴的众多良马。”“除了才能之高,李牧得到的权力也不小。”“在驻守边关的时候,边关地区官员的任免权以及经济大权都在李牧手中。”“因为带兵打仗,李牧的兵权也不小,主要体现在兵力数目上。”“李牧才高还手握这么多权力,可以说已经大到割据一方,自立为王的地步了。”“如此将才,如果是遇到贤明的君主,自然是不用担心什么,但是偏偏赵国的朝堂昏聩权臣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