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半部论语治天下赵普(1/7)
中华十大谋士遍及各朝代,有春秋战国、大秦、大汉、三国、大唐、大明。还有来自大宋的最后一名谋士,他就是大宋开国第一功臣的宰相赵普。赵普足智多谋,做事决断极快,宛如流水一般,毫不停滞。然而他贪财专权,为获得宋太宗赵光义信任。不惜编造史实,构陷皇亲,人品让人不耻。但是,赵普身为大宋开国宰相,辅佐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两代皇帝长达四十二年。对于赵匡胤、赵光义治国时犯的错误,他都能犯颜直谏。赵普辅佐赵匡胤、赵光义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国家的制度,避免了藩镇割据的情况,维护了宋朝的长治久安。对宋朝日后达到中华经济文化发展的顶峰,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总的来说,赵普私德有亏,于国有功。“赵普祖籍幽州,出身官宦世家。”“曾祖父是唐末三河县令,祖父在唐末任澶州司马,父亲在五代时任相州司马。”“后唐时期,幽州主将赵德钧连年征战,家国不宁。”“父亲赵迥不堪战乱,举族迁居常州,后又迁至洛阳。”“赵普是赵迥的长子,为人淳厚,沉默寡言。”“镇阳豪门大户魏氏很欣赏赵普,将女儿许配给了他。”“公元955年,赵普被永兴军节度使刘词辟为从事。”“刘词死后,上遗表向朝廷推荐赵普。”“一年后,后周世宗柴荣用兵淮南,赵匡胤攻下滁州,宰相奏请任命赵普为军事判官。”“赵匡胤之父赵弘殷在滁州养病,赵普朝夕侍奉汤药,赵弘殷于是以宗族的情份来对待他。”“赵匡胤曾经与赵普交谈,认为他是个奇才。”“当时捕获盗贼一百多人,一律当斩首。”“赵普怀疑其中有无辜的人,请赵匡胤讯问他们,后来得以存活的很多。”“淮南平定后,调赵普补任渭州军事判官。”“赵匡胤任职同州节度使时,征召赵普为推官,后又上书朝廷任赵普掌书记。”“显德六年六月,柴荣去世,周恭帝柴宗训即位。”“七月,赵匡胤改领归德军节度使,赵普升为节度掌书记。”“960年春,匈奴入侵,宰相遣赵匡胤率军北征。”“赵匡胤大军兵行至开封东北之陈桥驿,将士借故停止进军。”“饮酒时赵普将赵匡胤灌醉,并将黄袍穿在赵匡胤身上。”“在赵普的百般劝导下,赵匡胤从后周幼主恭帝手中接过所谓的禅位书当上了皇帝,建立了宋朝,史称北宋。”朱元璋:赵普真的是贤相,诸将不早日解除兵权,宋代的天下未必不像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