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3章 过节(2/5)
一点白芝麻,放到模具里面用力压几下,再轻轻磕出来,月饼就成形了。最后放到烤炉里面,用不了多久,便能满屋飘香。若是没有烤炉,那就蒸,反正有个样子就行。再不行的话,那就别做了,看别人吃。姜甜甜看了一眼供销社门口的人群,回忆起小时候和父母妹妹一起做月饼的情景,嘴角不禁浮现一抹笑意。不一会儿到了菜市场,将自行车推到专用停车场,交了1分钱,领了一张盖了章的纸票,便进了菜场。这年头有自行车专用的停车场,也可以停三轮车和摩托车,如果不超过1个小时,只要1分钱。超过1个小时,就收费2分,可以停一天。除了纸票作为凭证,也有用橡筋缠着的小木牌,可以反复使用。看守停车场的一般是上了年纪的老大爷或老太太,这种岗位没有正式编制,属于临时工性质,他们的工资也是从停车费里面支出。小地方也就罢了,在大城市里面,一个月的工资不比正式工人少,后来改开,允许私人承包,也大多被他们顺势接手。别看这个停车场不起眼,挣的是一分两分的小钱,哼哼哼,说不定这些老大爷、老太太中间,就藏着最早一批的万元户。这里头的油水,肥着呢!姜甜甜进了菜场,东买一块五花肉、西买一条大白鱼,在水产区,看见一只只的大闸蟹体壮膏肥,便忍不住一口气买了10只。大闸蟹的价格很感人,跟猪肉差不多,要7毛钱一斤,上海大码头、规矩也大,竟然还要鱼票。本来姜甜甜和姜丽丽都是大学生,只在学校里领饭票吃饭,是没有居民副食本和票证的。但谁让陈凡脸皮厚呢。每次来上海,都跑去作协、死皮赖脸地要求换票。用全国粮票、换单位上用不完的各种油票和副食票,除了肉票和鱼票,就是糖票、水果票也不少。本来作协不缺全国粮票,可挡不住他死磨硬泡,每次都“损失惨重”。而且他手里还有侨汇券和周亚丽给的外汇,用这些东西可以去涉外商店买东西,如此一来,用票的机会就少了些。所以家里根本不缺票。别说普通票,就是紧俏商品,他也能轻而易举弄回来。买了肉、鱼、蟹,又去买了豆腐和蔬菜,拎着满满当当的菜篮子,姜甜甜转身去了隔壁的副食店。和粮票同理,她和妹妹的月饼票,只有在学校才能兑现,而且只有半个。没关系,妹妹跟陈凡学过做月饼,家里也有烤箱,那就买点材料回去自己做。其实也有简单的办法,那就是拿着侨汇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