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学小说> 网游动漫> 穿在1977> 第553章 文学青年(3/6)

第553章 文学青年(3/6)

选人,怎么办、怎么办?”一时间想不出办法,急得他原地打转。妻子赶紧说道,“我来的路上已经想过了,待会儿我就去邮局拍电报报名,说明一下情况,报名费随后就寄过去,这样应该能抢时间。”宁敬民连连点头,“好好,就按你说的办。”这时候已经计较不了昂贵的电报费,抢到名额才最重要。他咬着牙回头看了一眼毡房教室,“我还要上课,没时间过去,你赶紧去帮我报名。”妻子笑了笑,“交给我了。”说完便骑上马,对他挥了挥手,调转马头便策马狂奔。宁敬民手捧着报纸,望着妻子远去的身影,眼里满是憧憬。与此同时,无数的报名信从全国各地被寄往江南省城。……“为什么写的是限额2000人呢?”何青生很不理解,拿着报纸问道,“你不是说要招20000人吗?”陈凡已经带着他们模拟了一遍流程。这种函授教学几乎不怎么耗费精力,学员报名之后,函授中心会邮寄一份学习资料过去,这也是学员们平时使用的“课本”。课本内容包括写作技巧、新人常见问题分析、写作心态调整等等,满满的干货。这些都是老作家们和杂志社的编辑们整理出来的,其中有不少是他们自己走过的弯路、踩过的坑,如今汇总起来,可以说能解决那些学员百分之九十九的问题。通过这份纯干货的课本,一个正常具有中学学历的“文学爱好者”,完全有可能写一篇模式化的文章出来。虽说是模式化,却能够达到县级或地区刊物的收录标准,若是有天赋的人,或许能挑战一下省级刊物。除此之外,每个学员还会有一到两次的面授机会。之所以是一到两次,是为了分阶段。在招生简章中只有一次机会,每个学员都可以来。在完成首次面授之后,会有一次“结课考试”,从中会挑选一小部分优秀学员,进行第二次面授,算是“额外”奖励。这部分优秀学员自然会成为函授班的活广告,为下一次招生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面授也不太麻烦。就以省城文化宫的大礼堂为例子,那里一次性可以容纳两千人上课,10次大课就可以将所有学员的基础课程讲完,更别说还有几个地区分校可以分担。所以综合各种情况之后,陈凡定下来的招生总数就是2万人。连温州《文学青年》杂志社都能一次拖1万人,江南作协这么大的资源砸下去,还教不了两万?甚至在陈凡的计划中,两万人只是开始,经过第一期教学之后,再总结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