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田旻如(1/3)
田旻如(?一1733),初名琬如、明如,字侯期,号碧峰,湖北鹤峰人,鹤峰容美土司末代司主。
田旻如是田舜年的次庶子,为避免兄弟争袭,田舜年令旻如寄籍荆州,在
枝江县捐纳国学监生,跻身于京师国子监。旻如以仪表丰彩,精明干练,倔强剽悍,在京之时被选为御前侍卫。康熙四十二年(1703),他受到康熙皇帝召见,次年四月即补任直隶通州同知缺,出任流官。康熙四十六年,田旻如受康熙皇帝诏命,回司袭职,由流官又变成了土官。
田旻如在回司袭职的途中就定下了“勿以善小而不为”的执政原则。他对“善”的认识是:“乃祖乃父,积德累仁,贻厥孙谋,使子孙蕃衍,邦国奠安,世职绵长,书香如缕,岂非善人为邦能胜残去杀而贻谋善后,子孙世享其德泽者!”他修风雨桥以利行旅,命名为“碧峰桥”,还会同施南土司开凿两司之间的铜鼓山道路170华里。康熙五十九年,田旻如遣使桑植,倡议修好,双方定于八月十六日会盟于桑植境内的大岩屋,各带兵丁数千。田旻如说:“前误听奸言,致使两司失和,今后应和好如初,患难相顾。”桑植土司向国栋说:“今后应和好,于贵我两司土民有利,须对神发誓,作文刻石,以志长久。”于是刻文于大岩屋。向文曰:“山高水长”。田文曰:“亿万斯年”。二司世为姻亲,长期仇杀结束,握手言和。雍正三年(1723),田旻如会同长阳县令、枝江县令、荆州府正堂、湖北布政使等召开查勘会议,解决了三起汉、土边界田地归属的争端,划定了汉、土疆界。
田旻如将“为善”的理念多次付诸实践,但其“为恶”尚不自知。雍正二年,他袒护淫恶残暴的女婿东乡土司覃楚昭、施南土司覃禹鼎,暗害苦主,勒死证人,绑架原告,不许州县差役拘审,留下了“为恶”的口实。田旻如与桑植一道调派4000多兵丁,以保护保靖宣慰司幼主、追捕篡权的彭泽蛟为名,浩浩荡荡开进保靖,屯扎梭多坪月余,焚劫庄寨60多处,掳男妇千余人,转卖于酉阳、施南等处。他曾听信阴阳五行家的话,在康熙末年拆毁了历代祖先苦心经营的细柳城、屏山、云来庄、万全洞、万人洞、南府、北府、帅府、天泉等多处建筑,后来醒悟后懊恼非常,痛切自责,大骂“不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