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巴蔓子 田彦伊(2/2)
军,七尺身躯多英俊;腰挎宝剑威风凛,气壮山河惊鬼神。”楚国也有民歌流传至今:“使臣提头来复命,楚王感慨叹将军;即以上卿葬其头,从此不提割三城。”
田彦伊
田彦伊,生卒年不详,北宋真宗咸平年间人,高州(今宣恩高罗)刺史。
田彦伊的父亲田景迁,曾在五代后蜀时任羁縻珍州刺史,宋太祖建隆四年(963)归附北宋。后因珍州连年遭受火患,殃及四野,民不堪其苦,遂于太宗开宝元年(968)请改名高州。据宋人祝穆《方舆胜览》载:“田景迁归附朝廷后,以酉江为界,自是酉江以北,尽入施州。”
田彦伊承袭父职羁縻高州刺史后,其时高州及南方各羁縻州一直靠四川供给食盐,后因朝廷官吏乱收盐税,盐民被迫逃亡,致使川盐紧张,一时供不应济。值此困窘之际,真宗下旨:“停止土民食盐供给。”土民无盐,怨声四起。田彦伊为解土民之困,遂直面请命朝廷,然朝廷置若罔闻。在万般无奈之下,田彦伊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领导土民反抗朝廷。
恰值北辽犯宋,又加之南境不宁,真宗惶恐万状,便向夔州巡检侯延赏问计:“南蛮骚乱,何故?”延赏答曰:“仅为食盐耳。”真宗遂诏令夔州转运史丁谓彻查督办此事。
丁谓奉旨抵达施州后,即召施州知州寇珹商洽,寇珹陈述道:“施州军粮历靠夔、万供给,而夔、万百姓深受转运之苦久矣,今不如以施地粮权作夔、万军用粮,以换夔、万盐。”丁谓顿觉计划可行,遂召田彦伊协议,田亦称善,并承诺停止滋事。自此,高州及施地恢复供盐。盐案平息,地方也安宁无事。事后曾于施南270里处(即今宣恩县境)立有“咸平石柱”,石柱上刻有真宗皇帝“以粮易盐”的手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