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妹嬉(2/2)
实后,成汤遂发兵攻夏,同时让奸细在都城里造谣,诅咒桀“是日何时丧?予与汝偕亡”。于是,夏桀众叛亲离,成汤伐夏得以成功。其后,伊尹成了商朝的开国功臣,而妹嬉却没获片功。汤放桀时,“(桀)与妹嬉嬖妾同舟流于海,死于南巢之山(今安徽巢县东北)”。由此看出,妹嬉一方面成了氏族复仇的英雄,但同时又是一个朝代鼎革的政治牺牲品。因此屈原在《天问》中愤怒地问道:“桀伐蒙山,何所得焉?妺嬉何肆,汤何殛焉?”
历来史家一直把妹嬉当作是以色邀宠、祸国殃民的红颜祸水。《国语·晋语》将其视为“女戎”。韦昭注云:“戎,兵也。言祸由姬也。”第一次将其指认为亡国妖姬。班固《汉书·外戚传》说:“夏之兴也以涂山,而桀之放也用末喜;殷之兴也以有娀,而纣之灭也嬖妲己;周之兴也以姜嫄及太任、太姒,而幽王之禽也淫褒姒。”把妹嬉作为夏亡的祸根。
对于妹嬉,今人有许多客观的评价。柏杨在《中华古籍之皇后之死》说:“施妹喜是个可怜的女孩子,她的身份是一个没有人权的俘虏,在她正青春年华的时候,不得不离开家乡,离开情郎(假如她有情郎的话),为了宗族的生存,像牛羊一样地被献到敌人之手。”琥珀在《中国女性沉冤录》说:“历朝历代,从夏朝开始,好像人们已经习惯了为每一个王朝兴亡,找出一个替罪羊来,夏有妹喜,商有妲己,周有褒妃,等等等等,不一而足……红颜祸水,这样的词语在历史中到处可见,就好像一个王朝的灭亡,一场动乱的发生,全是由女性造成的一样。但实际上呢?人们却往往忽略了背后的真相--要不是帝王们昏庸好色,将相的腐败无能,又何至于斯呢?”
妹嬉的事迹至今还在恩施一带流传。恩施柳州城南门城楼门联有曰:“白云黄鹤发祥境,嬉子谪仙朝圣山。”另有云台观戏楼门联云:“舜伐三苗,苗历三危而乐嬉国;夔封一土,土因一足更新有施。”在北大山梁“威虎岭”上,还有“妹嬉赏月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