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学小说> 历史军事> 恩施人物> 第146章 石源 幸坤珍(2/3)

第146章 石源 幸坤珍(2/3)

习惯于一身老土布衣。他家中,除了公家配给他的桌椅和板凳,没有一样贵重之物。他担任专员和地委副书记后,仍一直坚持朴素作风,从不搞任何特殊。

    1963年7月14日,石源带病到恩施县芭蕉区调查研究,由于几天几夜连续紧张的工作,引发了肝病,身体极度不适,夜不能寐。他硬是强打精神,忍受着剧烈的疼痛,坚持草拟完山区发展规划,并于18日晚回到地委,立即找有关部门负责人开会研究急需处理的工作事项。19日凌晨6时,他不幸因急性冠状动脉梗塞突然去世,时年40岁。

    石源在恩施地区工作的13个春秋,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政治立场坚定,对敌斗争坚决,工作积极热情,讲原则顾大局,富有开拓创新精神。他性格直爽,待人诚恳,平易近人,心系民间疾苦,在干部群众中具有很高的威信。石源去世后,许多干部群众痛哭失声,他们自发聚集一起进行追悼。1963年2月,湖北省民政厅批准石源为革命烈士。

    幸坤珍

    幸坤珍(1923一1982),女,湖北利川人,全国劳动模范。

    幸坤珍少年时家贫,11岁时父母相继去世,13岁时为人童养媳。利川解放后,她在土改等工作中表现积极,被选为生产队长。该队地处石板滩,荒山秃岭,怪石嶙峋,田无三寸泥,地无半锄土。正如当地民谣:“石板滩上石头多,荒山野岭坡连坡,世世代代背朝天,一年到头收几颗(粮食)?”面对这恶劣的自然环境,她常深夜沉思。在一次队委会上,她坚定地对大家说:“要想富起来,指望老天降福,坐地等花开,今生今世办不到,来生来世也莫想,只有自己动手改。”大家一致同意她的意见,改造石板滩。她便带领队委成员,对石板滩的一山一水、一沟一岔进行实地踏勘,作出规划,然后组成治山、治水、治土专班,开展作业。几经寒暑,砌石3186立方米,运土2876立方米,造出梯田数十块,修成全长2210米的水渠1条,筑容水1958立方米的堰塘两口,修保管室3间、猪圈两栋、加工房1栋。幸坤珍和社员一起打石运土,还筑成1块2136平方米的晒谷场。她患有严重的支气管哮喘病,超负荷的重体力劳动,使她动辄吐血。群众见她这样都不禁心痛地哭起来,而她仍拄着拐杖,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