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学小说> 历史军事> 恩施人物> 第145章 匡明煊(1/2)

第145章 匡明煊(1/2)

    匡明煊(1922-1999),湖北宣恩人,农艺师,恩施柑橘名品“宣恩早”的主要选育者。

    匡明煊民国三十六年(1947)毕业于恩施高级农业学校,1951年在万寨区农技站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1959年在宣恩县园艺场从事柑橘科研工作,1975年成功栽培出“75-788”优良柑橘品种,1984年11月担任宣恩县政协第一届委员会副主席,1988年于县特产局退休。

    匡明煊到县园艺场工作时,见到的仅有十余种水果树,而且都是些普通果树,没有真正的优良品种。当时,全县的柑橘面积不到百亩,总产量不过05万公斤。他积极建议大力发展柑橘,先后引进早熟的“龟井”、“松木”,中熟的“宫川”、“米泽”,晚熟的“大长”等十多个蜜橘品系。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全县发展柑橘3000余亩。1974年,他带领自己培训出的第一批果树技术员,开始柑橘研究工作,采用天然芽变方法选种,对园艺场栽种的1343株柑橘进行科学测试与选择。第一年选种失败,第二年重新选种,并请当时恩施农校的彭振坤和宣恩一中的余展琛两位专业老师协助指导。他们对1343株柑橘进行重新编号,经初选、复选、定选三道工序进行:第一道将编号柑橘分成东南西北从中各采一个果,每果各取二至三瓣,试味、化渣、浓甜低酸达标者为初选;第二道将入选果各取一瓣,挤汁测出含固量,达到11度以上者为复选;第三道在室内分析测定,选出最优的单株柑橘,最后选中编号788号温州“龟井”蜜橘为最佳品种。当年788号采果10公斤送湖北省和福建省漳州全国柑橘鉴评会参评,均获同类柑橘第一名。《湖北省1975年度柑橘选种工作小结》评价:“单株均具有味甜(含固在138)、化渣、色泽鲜艳、果面光洁等优点。”即此,该品牌定名为“75-788”。1976年,他们在春秋两季用枳砧嫁接繁殖“75-788”株系苗720多株,造园35亩。到1990年,全县已实现广泛栽培。1985年11月16日,武昌召开蜜柑“75-788”鉴定会,评委再次肯定了&34;75-788&34;性状遗传的稳定性,具有早熟、优质、丰产稳产、树势旺盛、树冠紧凑等优点,正式审名为“宣恩早”。“宣恩早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