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牟伦扬(2/2)
诗吟别:“生长江南锦乡城,苍茫世上少年行;山中学道飘青鬓,火里搏金见至情。离乱旅途无野阔,轩昂占纛日边明;风挲眩面迷蒙处,端赖惯征识路人。”
1943年4月7日,牟伦扬所在部队被驻丰润白官屯附近数十倍于己的日军包围。激战突围中,他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4岁。牟伦扬生前在给邓拓最后的一封信中说:“你看,朝晖起处,即我在也!”充分表现出他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本色。他平时爱读屈原的《九歌》,特别是《国殇》一篇。邓拓在《国殇·诗魂·诗的永生》一文中说牟伦扬的牺牲“也算是真正的‘国殇’了!”并在深夜里奋笔写诗一首,遥相祭奠:“朝晖起处君何在,千里里考去不回;塞外征魂心上血,沙场诗骨雪中灰;鹃啼汉水闻滦水,肠断燕台作吊台;莫怨风尘多扰攘,死生继往即开来。”
牟伦扬的一生,生命很短而诗作颇多。他的作品因战争而多散失,仅见的有《我们的宣言》、《世界是我们的》、《用生命筑起城墙》、《太行山的子弟兵》、《长河颂》、《不要背弃了人民》、《给村长们》、《绞刑架下的婚礼》、《自我批评》等。邓拓说他的诗“是同天地一样长久的,这样的诗是永生的。这样的诗人才是真正的诗人。这样的诗人才是永生的”。
1982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牟伦扬为烈士。1984年11月8日,《晋察冀日报》(《人民日报》前身)史学研究会在河北阜平县该报社旧址,为抗日战争时期在《晋察冀日报》光荣牺牲和病故的55位烈士竖起“《晋察冀日报》社忠魂碑”。碑文称:顾宁等烈士“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对人民解放事业的一片丹心,不愧为祖国的好儿女。埋骨何须桑梓地,北岳处处有青山,他们的革命精神辉同日月,万古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