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韦君宜(2/3)
思想的杂文和随笔,后编为单行本《前进的脚迹》出版。她担任《文艺学习》杂志主编后,致力向广大青年进行文学教育,普及文学基本知识,为文学队伍培养后备力量。办刊5年中,刊物印数从创刊时的12万份增加到近40万份。韦君宜并因此与《旅行家》杂志主编彭子冈、《新观察》杂志主编戈扬、《文汇报》主编浦熙修一起被誉为新闻出版界的“四大才女”。1957年“反右”前夕,韦君宜因组织评论王蒙的著名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青人》和撰写了一些披露社会矛盾的文章,受到审查和处分,险被打成“右派”。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工作期间,她发现、扶持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作家。1979年,为了缓解“文革”所造成的书荒,她主持集中推出中外文学名著近50种,成为新时期文学出版业复兴的先觉。为了推动新时期文学事业的发展,她主持召开全国中长篇小说作家座谈会,排除各种困难,亲自审阅和帮助莫应丰的《将军吟》、张洁的《沉重的翅膀》(均获中国长篇小说最高奖-茅盾文学奖)等一大批优秀的长篇小说修订、出版。
少年时代即钟情于文学创作的韦君宜,在“反右”之后直至粉碎“四人帮”之前,几乎完全搁笔。“文革”结束后,她才再以极大的热情投身文学创作,先后创作了长篇小说《母与子》,中篇小说《洗礼》、《夕阳赋》、《妯娌》、《弱者》和四本散文集《似水流年》(1981)、《故国情》(1985)、札记《老编辑手记》(1985)、《海上繁华梦》(1991)。离休前,共创作出版了150余万字。1985年,韦君宜还应蒋南翔之邀,出任《一二九运动史要》一书主编,在编写工作中积劳成疾,1986年4月突发脑溢血几乎无治。被抢救过来后,她以超人的毅力坚持锻炼,以半身不遂之躯每日练习走路、写字,终又能拿起笔来写作。病后16年里,她与疾病顽强斗争,抱病写作、出版了长篇小说《露沙的路》、散文集《海上繁华梦》、《我对年轻人说》,编辑了《中国当代作家选集丛书-韦君宜》等共86万字的作品。
韦君宜在文学创作之路上,佳作迭出,成果累累。她的中篇小说《洗礼》获1982年度中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她的若干散文分别在全国几家重要报刊获奖,并多次收入各种全国性选集。自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