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舒显桂(1/2)
舒显桂(1917-1980),女,湖北巴东人,人称“神农架下女愚公”。
舒显桂自幼家贫,8岁起帮地主家带孩子,12岁当童养媳,17岁成婚。因家庭赤贫,食不果腹,居无定所,夫妻俩几乎住遍了泉口所有的岩洞,直到解放后才真正安家落户。
1950年,舒显桂担任村妇女委员,12月加人中国共产党。因她积极投身家乡的合作化和生产建设,1957年湖北省政府授予她特等劳动模范称号;同年进京,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1961年起,她担任生产队保管员,一心为公,不畏强暴,深受群众爱戴。1967年,“造反派”要分掉15万斤集体储备粮,被她严词拒绝。1969 年,舒显桂被推举为首都国庆20周年观礼代表,登上了北京天安门观礼台。
舒显桂所在的泉口公社,山高坡陡,水土流失严重,粮食产量很低。为改善生产条件,党委决定搞坡改梯,把山坡建成保土、保水、保肥的三保田。舒显桂当时已是52岁了,但她毅然地担任起第八生产队坡改梯专班队队长。在满是碎石碴的砂土坡上,要砌石坎,没有大石头砌基础,她即带头用背叉背来一块块大石头倒在基槽里。50多岁的班长做出了样子,大家就都跟着干,终于在砂土坡上砌起了道道石坎,造出层层梯田。在瓦厂坡的改梯造田中,坡上突然滚下一块石头,情况十分危险,舒显桂毫不迟疑地快步跑去,硬是抱住了大石头。她舍身救险,免除了坎下几个人的一场灾祸。正是在她的影响和带领下,这个专班团结一心,七年如一日,坚持改田,使“风吹石头滚下河”的张家梁子开始改变面貌。村里的人说:“我们这里的梯田,每一道石坎,都有舒显桂的汗水;每一块石头,都有舒显桂的手印!”1970年6月17日,《湖北日报》发表了《神农架下“女愚公”》的长篇通讯,介绍了舒显桂带领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持搞农田基本建设的动人事迹。1971年3月,在中共巴东县第四次代表大会上,她当选为县委委员。
舒显桂一心为公,积劳成疾,经检查胸腔内长有肿瘤。组织上动员她到医院诊治,可她不愿给集体增加开支,仍带着病痛参加劳动。1980年,她早已患有的胸腔肿瘤病病情逐渐加重,卧床不起。公社党委书记和公社管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