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学小说> 历史军事> 恩施人物> 第122章 周敬学(1/3)

第122章 周敬学(1/3)

    周敬学(1912-1951),河南浚县人,新中国成立后,恩施第一任专员,被誉为“人民的公仆&34;,&34;廉政的楷模”。

    周敬学出生于普通农民家庭,1937年9月于河南大学文学院人伍,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他在华北地区先后从事党的青年工作、组织工作、宣传工作和群众工作,曾任晋察冀边区青年救国会副主任、中共平西地委青年委员会副书记、地委组织部干部、县委宣传部部长、地委组织部巡视员、热河军区军政干部学校政治部主任、中共热中地委委员兼民运部部长、地委委员兼隆东县委书记、地委委员兼承北县委书记等职。1949年4月,他主动要求随军南下,任随军工作干部队队长兼党总支书记。同年6月,他在武汉军管会军政部任政治处处长,不久调任中共武汉市委宣传部部长。在此期间,他主动要求“到前方,到艰苦的地方工作”。9月,他被任命为中共恩施地委委员、恩施专员公署专员;11月8日,随人民解放军一起到达恩施。

    恩施解放之初,生活十分穷苦,为加深对恩施地区历史与现状的认识,周敬学在百忙中抓紧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著作,阅读《施南府志》和县志,深入了解地方风土人情。在交通极为不便、常有土匪出入、不时发生反革命骚乱的情况下,他多次跋山涉水,深人各县调查,对山区桐、茶、漆、麻、倍五大特产和名贵药材进行专项调查,并邀请恩施城内经营山货多年的大商家座谈,了解货源、销路、销量、质量等情况,很快制定了恢复和发展生产的计划。经过一系列的调研后,他首次向地委提出了十年建设的设想。

    鉴于恩施地区农村毁林开荒的严重现象,周敬学曾焦虑地说:“长此下去,山洪暴发,水土流失,河水变浑,清江就会成为一个历史名词了!”他亲自起草通令,规定:“凡生长森林之山坡和平地,一律禁止砍伐开垦。”从1950年春开始,他倡导育苗造林,发动和带领机关干部、学生、街道居民,在凤凰山、后山湾、谭家坝和城区至龙风坝公路沿线植树造林。

    为解决交通不便、农副产品销售受阻的问题,周敬学在调查的基础上,于1950年6月向地委写报告,在地委批准后筹集几百万斤粮食,组织民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