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徐伯坚(2/2)
门研究解决红薯黑疤病的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他从不计劳苦,带领几位技术人员,在金子坝一带办了4个点,挖制了各种不同类型的窖。红薯放入后,每天3次下窖量温度,作记录,作比较,从数千个数据中,不仅弄清了初发病源诱因、浸染传播规律及防治的几种方法,还筛选出了最佳的窖形进行推广。1962年8月,他主持召开了全区红薯黑疤病防治工作会议,推行改良红薯窖,推行控制窖温与利用药剂处理等综合措施,有效地控制了黑疤病的危害。农民受益后,对此多有称赞。他还支持和参与了恩施水稻矮秆良种、玉米杂交、绿肥试种等的试验与推广,茶叶的栽培、制作、品种创新升级的试验与推广等工作,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文革”中,徐伯坚受到不公正待遇,加重了半身不遂病情的恶化,于1969年9月3日辞世。1976年,地方为其进行了公开平反昭雪。徐伯坚是恩施早期农技事业的先行者之一,也是恩施农业技术推广的开拓者之一。他对农技推广的全方位贡献,对科技孜孜以求的攻关精神,堪称同事、同行和后继者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