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朱裕璧(1/2)
朱裕璧(1903-1986),号楚珍,湖北宜都人,抗战时期曾在恩施任湖北省立医学院第一任院长。
民国十八年(1929),朱裕璧留学德国哥廷根大学攻读医学博士,并被接纳为外科学会会员,民国二十三年毕业后回国,被广东中山大学医学院聘为外科副教授,民国二十七年转至贵阳安顺军医大学任教授,民国三十年再度回广东中山大学执教,民国三十一年应陈诚聘为湖北省立医学院(设在恩施土桥坝沙湾内)院长。
朱裕璧早在德国留学时就下定决心回湖北办好湖北医学院。他能下这个决心,是因为一场同学间的“问答”而引发的。一位瑞典同学问他,湖北省有多少人口?他答有3600万。又问有几所医学院?他答一所也没有。问人口这样多的省份怎么一所医学院都没有?医护人员如何培养?3600万人生病怎么办?这一连串的发问深深地刺痛了他的民族自尊心。于是,他暗自发誓学成回国后,一定要在湖北创办一所医学院,为湖北造就一大批高级医护人才,改变医学教育水平低下、人民健康无保障的落后面貌。所以,他除了发奋攻读医学博士外,还特别注意德国高等医学教育的特点,从院校结构、管理方法、教学手段、教材、考试方法等各方面,无不悉心考察,比较优劣。他在留学期间节衣缩食,自费购置了大量教学参考资料及一整套病理组织切片资料。回国后在广东中山大学医学院任教时,他结识了一批愿为湖北医学院创办尽力的优秀毕业生。他任湖北医学院院长时,这批学生来鄂,后成为湖北医学院创始骨干。
朱裕璧初到恩施筹办医学院时,条件相当艰苦,要校舍无校舍,要经费无经费,几经努力,才接收了恩施土桥坝沙湾一所高级护士职业学校作为医学院校址。但省府卫生处只拨给一个班级的经费,师生一日三餐难以为继。民国三十一年秋,学院首届招收60余名学生。随后,他带领全院师生团结一心,艰苦奋斗。不久,校内挖了两口水井,又建起一批新校舍,还陆续招了几个本科班和几个专科班,增设内科、妇产科、外科、耳鼻喉科、眼科等,学制6年。次年秋,又招医科新生一班。民国三十三年七月,招医科新生两个班(高中毕业生四年制、初中毕业生六年制)。同年底,又将护士学校改组为高级医士职业学校,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