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冯子恭(2/3)
民国十二年,冯子恭被派到国共两党共同创办、领导的上海大学任教,先后担任中国文学系、英国文学系、社会学系教授。其间,冯与邓中夏、瞿秋白等中共党人建立了友谊。民国十三年一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改组国民党,成立大本营,创办黄埔军校。冯子恭奉命赴广州,任大本营外交秘书及驻沪办事员。冯到任不久,同乡学友李之龙前来告诉他:“有位苏联顾问想见你。”冯子恭遂随李之龙一同会见了苏联顾问鲍罗廷。鲍罗廷赞赏道:“你翻译的马克思《资本论》,很好!你信仰共产主义吗?”并劝其加入共产国际。冯子恭却说:“有所研究,但还未得出自己的结论。”并告诉鲍罗廷自己已经加入国民党。
民国十四年初,冯子恭任国民党外交部特派广西交涉员公署外交科长,不久代理交涉员兼梧州市党部常务委员、组织部长,创办《农工日报》,任社长、总编辑。其间,冯子恭进一步加强同中共党人的沟通往来,特别是与毛泽东、林伯渠等交往甚密。三月二十五日,孙中山逝世,国民党内派性斗争骤然公开化。冯子恭加入“桂系”,积极参与反蒋斗争,先后追随李宗仁、胡汉民、李济深等,出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武汉分会秘书、广州国民党政府政务委员会专门委员、西南政务委员会审计处协审兼国立中山大学教授等职。
民国二十六年,中日关系日趋恶化,时任湖北省政府主席的黄绍竑电邀冯子恭出任大冶县长,并助省府应付对日外交。黄、冯二人素有金兰之交,冯接到黄绍竑电报后,立即辞职北上就职。到任不久,中日战事爆发,他便卸职离开大冶,于民国二十七年携眷回咸丰。途经宜昌时,恰遇刘峙新任湘鄂川黔边区绥靖主任,正筹设公署于川东黔江。刘、冯二人早在广州相识,加之冯为咸丰人氏,熟知地方风土人情,遂被聘为湘鄂川黔边区绥署参议。次年春,刘峙调任重庆卫戍司令,冯子恭随同赴渝,后因故辞职返里。民国二十九年,张
难先不期造访,盛情难却,冯子恭再度出山,先后任湖北省政府视察、第六战区党政分会宣传委员会常务委员、湖北省政府参议兼国立湖北师范学院总务长等职。
民国三十二年五月“鄂西大捷”后,国民党中央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兼慰劳总会会长居正与湖北民众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