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学小说> 历史军事> 恩施人物> 第83章 冯子恭(1/3)

第83章 冯子恭(1/3)

    冯子恭(1895一1967),又名延梓,字孟寅,湖北咸丰人,著名民主人士。

    冯子恭6岁人私塾读书,10岁入县立小学,13岁入施南府中学,15岁毕业。因家贫,无力继续升学,乃与双亲商议,将祖业薄田数亩卖去,改做小本生意,经营年余,稍有基础。民国二年(1913),他负笈武昌,考入湖北省立方言学堂,攻读英文。

    民国三年冬,冯子恭方言学堂毕业后因无人援引,只好在武昌打工修公路,以挣旅费回家。此时,恰逢中、英政府派员至武汉招考公费留英学生,冯子恭便报考,名列备取之中。但他觉得希望渺茫,仍旧回到工地修公路。不久,英国政府从香港大学抽调两名教授赴汉复试录取新生,6名备取生蒙召面试,全用英语对话、解答问题。面试结果,冯子恭被选取。后经复试,冯被录取,遂得以赴伦敦就学。民国五年春,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事频繁,伦敦大学停办,刚刚入学三个多月的冯子恭被迫转入香港大学学习工科机械,次年改读文科,旋又攻读政治外交。4年毕业,获文学士、理学士学位。

    民国九年十二月,冯子恭在上海一英商行就职。其间,因公去广州,求见孙中山,两人畅谈之下极欢洽。孙中山认为,以中国造就之人才,为洋人作奴隶,实属耻辱!中国正在革命,迫切需要人才,还动员冯加入国民党,从事革命大业。冯子恭当即表示,誓愿敬谨追随,服从领导。随后,在中国国民党广州特设办事处,冯子恭填写誓约,经张继、田桐介绍,孙中山监督,冯举手宣誓,加入中国国民党并留广州任国民党党部宣传干事及负责孙中山讲演记录、出版等工作。不久,冯子恭就任非常总统府秘书。

    民国十年三月二十日,孙中山在广州省教育会系统演讲《五权宪法》,冯子恭陪同前往并作笔录。他将演讲记录精心整理并呈孙中山批改后交《广东群报》发表。《五权宪法》公之于世后,冯子恭更是将这篇孙中山亲改的《五权宪法》手稿拍成照片妥善保存。民国十一年六月十六日,陈炯明叛变,炮袭总统府,火烧粤秀楼,所有文稿化为灰烬。孙中山幸免罹难,出走上海。冯子恭身着睡衣,怀揣《五权宪法》真迹照片,冒着枪林弹雨,追随孙中山至上海,“于艰难危险中,独能保存遗迹,垂之八稔”。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