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聂介轩(1/2)
聂介轩(1894一1960),湖北咸丰人,著名民间艺人。
聂介轩小时只读过两三年书。他天资厚赋,聪敏过人,每读诗书,过目不忘,加之勤学发奋,长期受到油灯烟熏,患上眼疾,由于缺医少药,导致眼睛失明。稍大后,为谋生计,父亲送他拜师学拉二胡、算八字,后又学会测字、相命。十六七岁时,因对木偶戏产生浓厚兴趣,他先后参加了咸丰清水塘羊头山黄二本、老里坝陈狗宝木偶剧组,结识了著名木偶艺人石搭搭和陈狗宝。聂介轩虚心好学,嗓音宏亮,能唱会演,深受赏识。其间,他又接触过大量其他戏曲剧目,学会了南、北、上路等多种声腔,为后来涉足南剧打下了坚实基础。
聂介轩为了生存,年轻时加入了汉流组织,凭借帮会组织和艺术天赋,上攀耆绅政教、社会名流,下交端公道士、三教九流。在精通二胡、京胡、三弦等民族器乐的基础上,他又学会扬琴,直至后来成为咸丰扬琴技术的一代传人。
聂介轩虽然双目失明,但他所记戏目很多,熟谙各类声腔套路,能把每出戏从头到尾全程背诵,并能制作和演奏各种乐器,被人称为“聂瞎子”、“戏夫子”。其时,许多南剧爱好者常聚于他家,听他唱南剧、摆龙门阵、说东周、讲列国……直至夜深。当时,咸丰“天元班”、“连升班”等职业或业余戏曲组织相继兴起,聂介轩便和一批南剧票友组织了一个围鼓班子,每逢庆、吊、庙会,围鼓清唱。聂介轩作为领头人,他积极发动热爱南剧的青年学演唱,没有教室就在自己家里传授,没有设备就四处去借或自制。为制髯口,他摸黑去剪自家马的尾巴,被踢昏死在地,腿部致残。通过七拼八凑,他终于将班子立了起来,被人们诨称为“可怜班”。第一场戏《花园激将》演出时,县城里万人空巷。
随着《芦花荡》、《太平桥》等剧目的不断演出,“可怜班”一举成名。民国二十二年(1933),贺龙率领红三军创建湘鄂川黔新苏区时,带来随军演员杨兴楚,聂介轩如获至宝,热情安排,并筹集资金助其爱人小买小卖维持生计,把他夫妇留在咸丰。杨兴楚的到来,使聂介轩如虎添翼,倍感振奋,他二人一个是吹拉弹唱样样精通,一个是生旦净丑角角能演。之后,各地艺人纷纷慕名而来,“可怜班”阵容不断壮大,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