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熊瑛(1/2)
熊瑛(1883一1951),又名铁华,字莲舫,湖北来凤人,民主人士,学界名流。
熊瑛幼年时就读于百福司桂林书院,稍长赴省求学,毕业于两湖优级师范理化系,后又在湖北省国语讲习所毕业,学兼文理,才识卓著,稳重深沉。他在汉学习期间,痛感清政府腐败无能,国家面临亡国之祸,立志投身社会变革。宣统三年(1911)六月,他在武昌加入革命会社,积极从事反清宣传,并参加了辛亥武昌起义。在起义的第二天,他在革命党人牟鸿勋的邀约下,参加《中华民国公报》的创刊工作,并积极撰稿,为首义摇旗呐喊。
民国元年(1912),熊瑛被选为湖北临时参议会议员。民国五年袁世凯称帝时,他任《震旦民报》画刊编辑,利用漫画辛辣讽刺复辟派。北伐军攻克武汉后,他历任省官钱局清理资产债务委员会主任、省逆产审核委员会委员、省建设厅科长、秘书等职,因审理逆产有功,受到省政府表彰。他曾怀着“实业救国”的理想,在阳新、大冶一带办矿,自任象鼻山、龙角山矿山经理。只因当朝政治腐败,他耗尽资产,内外交困,办矿失败。
熊瑛热爱教育事业,一生从教32年,先后任湖南省视学、来凤县视学,亲手创办武昌北路女子学校,汉口私立自新小学,先后在湖南甲农、高工、湖北省第十区南郡中学、湖北省立十三中学执教,还在来凤百福司小学、来凤初级中学任过校长。民国六年,他创办武昌北路女子学校,自任校长。为冲破封建思想禁锢,首先要求女生剪发放足。在大家观望之时,他动员妻子田树铮带头剪下长发,带动了全校师生,一时在社会上传为美谈。
民国二十七年,日本兵逼武汉,熊瑛携眷回来凤,眼见百福司兵燹匪患,校舍破败,教师乏人,决心重振教育,并说服妻女和他一同执教。民国二十八年,县政府正式任命他为百福司小学校长,其女熊先珍为教导主任,妻为教员。他拿出积蓄维修教室,添置桌凳,严谨治校,认真办学。为确保教学质量,他要求妻、女的教案都须他过目,自己更是一丝不苟。他常说:“教学不认真严格,就会误人子弟,有负乡亲的厚望!”由于他教育有方,学校气象一新,学生越来越多,有父子同校者,甚至有一小尼姑也来上学读书。
熊瑛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