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朱和中(2/3)
如有渝此,任众处罚。”这次,孙中山下榻朱和中寓所,逗留十二日,商讨革命方略,内容较在北京更为详细。该月下旬,朱和中第三次与孙中山会盟于巴黎。
第三次会盟后,孙中山拟由巴黎取道东往日本,因与法国殖民大臣有所接洽,等待致安南总督的信函,便暂住瓦克拉旅馆。一天,留德学生王发科、王相楚由柏林到巴黎,与汤芗铭、向国华同到旅馆拜访,孙中山不知是计,请入房闲谈。这时,汤、向二人坚邀孙中山至咖啡馆,二王却潜进孙中山卧室,割开公文包,偷去德、法两国留学生的宣誓词及法国政府致安南总督介绍函等件而去。二王得手后,即奔赴清驻法使署,泣诉于公使孙宝琦,并双手将所窃誓词、书函呈上,叩头备言悔状。孙中山回到旅馆,见公文包被割开,失去要件,焦急至极。初时怀疑全体皆叛,考虑到身陷险境,即迁移旅馆,并致函朱和中等:“若有悔心,曷不明言?纵欲收回盟据,亦应好说,何须用此卑劣手段?”朱和中等接信后,急忙回信释解,并电北京同志,公推胡秉柯前往巴黎当面解释。孙中山甚怒:“早知读书人不能革命,不如会党!”后经胡秉柯力言众无悔心,朱和中等也复到达。朱和中向孙中山表明:窃取盟书“乃个人行为,其余诸同志,仍矢志于革命”。态度之诚恳,让孙中山深为感动,孙方知“叛者只此4人”。朱和中等补写誓约,以示决心。离别时,朱和中破指血书:“矢信矢忠,矢始矢终,倘有食言,愿受九刀十八洞、九棍十八穿之刑也。”
宣统三年,武昌起义爆发,孙中山电令旅德同志设法阻运清政府在德所购军火,朱和中于柏林兵工大学毕业,即向德国“礼和”、“捷成”两洋行交涉。及船到南京时,已是民国元年(1912)1月中旬,临时政府已经成立。这一年,朱和中任参谋总部第二局局长,后改任参谋总部高级参谋。临时政府北迁,朱和中任总统府高级顾问,与孙中山常通声息,共谋国事。民国元年三月,朱与胡汉民、黄兴、王宠惠、于右任等数十人呈请孙大总统“速设国史院,撰辑‘中华民国建国史’,颁示海内”。民国六年九月,孙中山南下护法,朱和中去广东,先后任军政府秘书、厅长和机要秘书等职。同年,由孙中山介绍加入中华革命党,孙中山称朱为同盟会的先天会员。民国十一年,孙中山策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