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石瑛(1/2)
石瑛(1878一1943),字蘅青,湖北阳新(今通山)人,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抗战时期曾在恩施担任湖北省临时参议会议长。
石瑛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赴欧洲留学,先后在法国、英国海军学习军械制造,光绪三十一年加入孙中山组织的同盟会欧洲支部,民国元年(1912),回国任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禁烟运动主任,后回鄂主持同盟会湖北省支部,同年底加入国民党并当选为湖北省众议员,因不满袁世凯窃国称帝,辞了议员去英国学习采矿冶金,历9年获伯明翰大学冶金学士学位,民国十一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武昌师范大学校长。民国十三年一月在国民党“一大”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民国十七年后,他先后任湖北省政府委员兼建设厅长、武汉大学工学院院长、浙江省政府委员兼建设厅长、南京市市长等职。
民国二十四年,中日关系日趋紧张,石瑛拒绝在公共场合会见日本领事,有日本一私人代表团访问南京,汪精卫下令全体高级官员至机场迎接,石瑛断然下令市府全体职员放假半天,后愤而辞职,拂袖弃官。民国二十四年十一月,石瑛第二次出任湖北省建设厅长,上任伊始,就冒着风险,亲自访晤辛亥革命时的老友、时任八路军武汉办事处主任的董必武和中共长江局副书记周恩来,共商抗日大计。
石瑛曾以建设厅的名义在李范一家乡应城汤池举办训练班,请李范一主持,所需经费全部由建设厅提供,并请共产党派人领导,教学和招生工作全部由共产党员负责。石瑛顶住国民党反动势力的压力,克服多重困难,使训练班坚持办到民国二十七年十月武汉沦陷时止。训练班先后办了7期,为发动鄂豫边区敌后抗日斗争培养了700余名干部,在中共鄂东地下党的游击斗争中起了很大作用,大部分人成了新四军、红五师骨干,有的担任了中共地、县委书记等。
在湖北省会迁到恩施前后,石瑛和他的老友严立三、张难先、李范一、李四光、李书城、聂国青、贺有年、林渊泉等著名爱国民主人士,为督促开发鄂西,支持抗战,澄清吏治,振兴教育,维护进步青年和支持地下党活动,做了大量工作。民国二十八年至三十二年,石瑛在恩施任湖北省临时参议会议长期间,为支持、保护、营救地下党员,做了大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