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学小说> 历史军事> 恩施人物> 第44章 秦国镛(1/3)

第44章 秦国镛(1/3)

    秦国镛(1876一1940),湖北咸丰人,时称“中国航空第一人”。秦国镛出身官宦之家,幼有大志,勤奋超群,初举府试即中文庠,19岁时复选入文普学堂深造,后留学法国,就读巴黎陆军大学并服役达7年之久。为精通航空机械技术,再赴比利时留学两年,其间一心求知,竟与家人不通音讯,学费不足,仅靠勤工俭学。海外求学9年,不仅使他熟练步兵、骑兵战术,且能掌握航空驾驶及机械修理技能,还通晓法语、英语、日语等。

    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廷“力图变法,锐意振兴”,特派镇国公载泽、户部右侍郎戴鸿慈、湖南巡抚端方、驻比公使李盛铎、山东布政使尚其亨等五大臣赴东西洋各国考察宪政。秦国镛报国心切,主动联系,表明心迹,被准回国,任御林军都教练使。宣统元年(1909),任钦差大臣赴四川检阅武装,并出使日本。其间,他复任国际联合会专委委员,多次出席瑞士及荷兰海牙国际学术会议并发表军事论文。

    秦国镛任陆军部首席参事时,权衡中西实力,深感要巩固国防,与西方列强抗衡,必须急建空军。经过他的不懈努力,宣统二年八月,清政府终于拨款委任留日归来的刘佐成、李宝浚在北京南苑修建厂棚试造飞机,同时利用南苑驻军操场修建了中国第一个机场。宣统三年四月六日,北京南苑,碧空万里,白云点点,众多政府官员和外国驻华武官兴致勃勃地来此观摩中国空军试飞表演。上午10时左右,秦国镛驾驶法国制造的“高德隆”式双翼机昂首飞上蓝天,并在机场上空绕场3圈后平安降落。这是世界上诞生首架飞机后的第八个年头,中国人就在自己的领空首次成功飞行。

    民国元年(1912),秦国镛说服民国总统府顾问、法国驻京使馆武官白里索,并将自己亲手制作的飞机模型呈献袁世凯,请求开办航空学校,建设中国空军。袁即照准,并将建议书批交参谋本部办理。参谋总长黎元洪、次长陈宦令第四局局长姚仲伊经办此事,花费银元30万向法国订购“高德隆”式飞机12架(其中水上飞机1架),同时聘进法国教练员、飞行员、机械员、机身员各一名,并在国内挑选最优秀的铁、木工匠利用南苑驻军操场扩充机场、仓库、机器厂房和校舍等。不到一年,建成了亚洲第一所航空学校--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