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5章 织网(3)(3/5)
得云开见月明?”李乐接过啤酒,抿了口,笑了笑。
“对了,包贵可你说了么?我们现在转做光伏的事儿?”
“听说了,光伏,也挺好,往后这十几年,一是环保需求,绿色能源的开发,二是能源结构转型,三是能源安全,国家肯定大力扶持光伏产业发展,是趟好车。”
“怎么听你这话,不是很看好?”
李乐想了想,“您几位想听真话还是假话?”
“真话怎么说,假话怎么讲?”
“假话就是,前途美好,效益可观,真话就是,道路曲折,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本汪暗暗发誓,要改掉这个坏习惯,争取明天一次发完,嗯!一定!!)
。。。。。。
李乐不是那种喜欢无端开启“大预言术”的人,因为这种“大预言术”是需要包裹在对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政治环境下的多种合理分析下的一种逆向推导。只说结果,大概率会被人当成神经病,小概率会成为有心人的切片目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李乐知道,包贵这帮人,能够找到光伏这条赛道,靠的不仅是商业上的嗅觉,还有对信息的获取,和对政策的理解,所以说话更不能像对钱吉春那样虚虚实实。
好在,小李厨子上辈子嗝屁之前,在城投负责的最后几个工作里,就有一个开发区的分布式光伏储能一体化项目,投资规模,二十多亿。一百多页的婆婆特还有实操,让李乐足够成为小半个专家。
于是乎,当李乐说出“发展迅猛、企业倍增、技术薄弱、质量各异、两头在外、产能过剩、竞争激烈、外部制约”三十二个字的时候,包贵几个人的目光都凝聚了过来。
“你的意思是之后遇到瓶颈?”包贵问道。
“是,未来几年,大干快上,全国各地开花,到处都有相关生产厂的建设开工和投产,当然,利润和效益,是让大家看到希望的一个点。但是,这里面存在一个结构性的问题,两头在外。”
“先说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