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学小说> 历史军事> 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九百八十五章 元祐革新(5)(2/5)

第九百八十五章 元祐革新(5)(2/5)

府的业主孩子,有机会考入开封府府学的政策?不然,哪怕汴京学府的区位优势,无比强大。却也不可能卖到现在这么夸张的价格!可以这么说,现在汴京学府的房价,起码有一半是因为学区房政策。一旦朝廷实施诸路取人的政策,汴京学府的房价马上就要拦腰斩半!而这是赵煦所不能接受的。“可是……”吕大防垂下头去:“若不诸路取人,臣恐……河北等路,恐有不安……”赵煦听着,轻轻弹了一下手指,道:“我知道!”“所以,河北路是大宋的睾丸。所以,统战价值直接拉满。于是,便是河北路的厢军的待遇,都比其他诸路要好。而且,河北路也没有榷铁、榷盐、榷茶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当然了,这也不仅仅是因为河北路的统战价值高。也和河北人特别擅长给自己争取统战价值有关。自立国以来,河北那边的兵变、民变,隔三差五的就要出一个。每次河北出事,汴京城的赵官家都是提心吊胆,寝食难安。通常都会想方设法息事宁人,就怕河北人引辽兵南下——辽国幽燕汉人世家,不乏与河北有亲的。好多河北将校,祖籍干脆不是涿州的,就是云州的。这三年,宋辽交子贸易做的火热。河北的将门和辽地幽燕的汉人世家,私底下走私买卖也做的飞起。什么铁、铜钱、布匹,都在被人不断的运去辽地。赵煦对此心知肚明,睁一只闭一只眼。赵煦站起身来,道:“所以,诸位臣工,与我一起群策群力罢!”“你我君臣,集思广益,仔细想想,如何在既沿用‘混同取士’的原则下,尽可能的照顾文教偏弱的诸路士人……”“诺!”群臣纷纷拱手。只是,事起忽然,急切之间,他们还真的想不出什么能在保证既有的科举制度的基础下,还能照顾西北、北方诸路士人的办法。所以,思虑良久,才由蒲宗孟、吕大防,提了两个勉强还算可以的建议。蒲宗孟建议,增加将来北方诸路和西北诸路等科举弱路的解额。但很快就被人否决了。原因很简单,北方诸路和西北诸路的士子,本来就考不过东南六路的士子。光增加解额,根本无法缓解这些地方的士人对功名的渴求。甚至,可能造成反效果——因为大宋科举省试的最终录取人数是和天下诸路军州的解额挂钩的。熙宁以来,这个比例一般是十比一。也就是每十个解额,对应一个正奏名进士。在这种情况下,北方诸路和西北诸路的解额增加后所产生的进士名额,恐怕最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