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五章 平民与宗室(2/5)
市。城中的常住居民的识字率是非常高的。甚至有着许多给人做仆役和洒扫的妇人,也能识字。这很好理解。汴京城作为一个商业城市,无论是雇人还是被雇,基本都要通过牙人中介。而牙人中介就要签契书。契书这东西,有着无数陷阱。若是不识字就乱签的话,很容易被人坑害。所以,在生活的压力下,大部分人都被动或主动的开始认字。当然,也只是认字而已。但这些在识字后尝到好处的人,基本都会在有了子嗣后,选择让自己的子嗣也跟着学字、认字。若有天分的话,基本砸锅卖铁都要支持其求学。但,能有那个读书天分的,百中无一!没办法!儒家科举的路,充满荆棘和艰难。能以寒门之身,走上这条路的,无不是人中龙凤。这样的人,万中无一!所以大家也都只是叹息而已。他们很清楚,自家的孩子的成色。想要科举考的功名?除非祖坟冒青烟,降下一个文曲星,不然绝无可能!于是一个个都耷拉起脑袋来,有些垂头丧气!韩五却在这个时候,忽地站起身来,略显夸张的一拍大腿:“不对!”“俺家那几个小子,虽读不进那诗书礼乐,也做不得甚好文章……”“可当今官家重人才,取士不拘一格!”“俺家那几个小子未必就一定要走皓首穷经的文章之路!”“还有明法、明算两科可走!”“偏巧俺家大郎,似乎就很有些术算的天赋……”“不成……不成!”“俺可不能叫俺大郎的天分被埋没了!”“俺得赶紧回家去,给俺大郎找个好先生,好好教导,说不定也能有东华门外唱名的一天呢!”“即使不能,也可以公考吏员,走他大伯的路!”说着,韩五就急匆匆的向外走去。其他人看着韩五着急忙慌的身影,大部分人都只是笑了笑,并没有什么感触。毕竟他们首先要考虑的是生存。是养活妻儿家小。什么科举、什么明算、明法,离他们太远。但也有些人的眼中闪现着某名的光彩。因为他们家,确实有着一个或者两个,在算术或刑律方面,有着天分的孩子。这就是汴京城的特殊了!作为一个人口百万之巨,商业氛围浓厚,甚至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城市。在这汴京城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耳闻目濡的就是汴京浓郁的商业气息,最经常听到的故事,就是谁谁谁靠着某个产业或者某个事情,赚了大钱,娶了个县主,就是兄弟争产,反目成仇。这就是一巨大的筛子。很容易的就将那些,对于术算或者刑律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