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学小说> 历史军事> 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八百八十四章 一忠遮百恶(2/3)

第八百八十四章 一忠遮百恶(2/3)

业基地。于是,三年前,天下人喊打喊杀的酷吏们,全部上岸。而无论是御史台还是舆论,对此都是和瞎了一样。这在大宋很正常!多的是集天下毁誉于一身的浊流官员,在非议和争议中平步青云的例子。毕竟,朝廷培养一个士大夫不容易!何况,在赵煦看来,这些人也只是犯了一些‘小错’而已。在大是大非上,他们的立场,可比谁都坚定!每一个都是坚定的帝党!忠诚度直接拉到顶的那种!旁的不说,这两三年来,天下舆论,天天抨击他们,骂他们。将一切罪责和错误,都推给他们。但他们反驳过吗?给自己辩解过吗?没有!所有人都担下了,别人施加给他们的所有罪名。坦然的将,他们在任上做出来的一切事情,都揽在了自己身上。没有给朝廷、先帝和赵煦,添哪怕半点麻烦。这样的大臣,可太难找了。正所谓,板荡见忠臣,疾风识劲草。于是,他们的起复和履新,就都很正常了。一忠遮百恶嘛!何况,这些人的能力,其实都不错。第二天,七月乙酉(29),赵煦又接到了一个噩耗。在本月的辛酉日(十二),致仕大臣,宝文阁待制、提举崇福宫王临,于河中府病逝。讣至,太皇太后、向太后,皆下诏遣使致哀。并特旨许甘泉县君孟卿卿,于宫中设祭遥哀。因为,王临是王广渊的胞弟,而王广渊则是孟卿卿的曾外祖父。其母王氏,就是王广渊的嫡长孙女。而王广渊和英庙的关系,无须多言。英庙在潜邸的时候,王广渊就是其身边最重要的谋士、智囊。其为英庙登位,立下了汗马功劳,坊间传说英庙在世时,对王广渊言听计从。据说濮议,就是王广渊的献策。也因此,太皇太后对王家人,格外看重。这才有孟卿卿进宫的机会——不然入宫的机会,如此珍贵,哪里轮得到孟家这样一个破落户?而赵煦在得知了王临病逝,也派出了使者,前往大名府的王家致哀、慰问。并下诏追赠王临为礼部尚书、太尉,并追封奉国军节度使,御赐神道碑,御笔亲题【忠靖】二字为碑额,并许荫其子孙二人出官。这是在酬谢王临的忠心和识大体。因为,王临是大宋朝为数不多的,自愿响应皇帝诏书,从文资换成武资的高级文官——治平时,英庙下诏求边帅,意推动文官换武资。但在文贵武贱的大宋朝,英庙的诏书,可想而知,会遇到什么样的境地了!几乎无人响应!此时,作为英庙近臣和心腹的王广渊胞弟王临主动请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