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六章 涟漪(2/3)
眼睁睁的看着赵煦,将一個个熙丰大臣,从五湖四海诏回朝中。这就是人心,也是人性。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可以左右天下,影响国家兴衰。正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现在的庆寿宫,正是需要太皇太后振奋人心,鼓舞士气的时候。偏,太皇太后自己先拉胯了。自然,也就怪不得其他人要跳船。内臣们,还有得选。但女官们就没得选了,她们只能跳去保慈宫,与保慈宫亲善。冯景观察着赵煦的神色,继续报告着:“臣在内廷,听人说起,太后娘娘前些时日书信与吴楚国太夫人……今日,吴楚国太夫人已下了禁议朝政令,命向氏在京者,自今起敢有非议朝政、国事者,开革出宗!”赵煦听到这里,终于说话了:“太夫人当真是深明大义,漏泉之泽,遗于我身也!”吴楚国太夫人,就是向太后的生母张氏。上个月,赵煦的父皇神御奉安礼后,循例推恩,自秦、鲁国太夫人,进封吴楚国太夫人。而太皇太后的生母张氏,自韩、赵国太夫人,进秦、汉国太夫人。各自加食邑、汤沐钱有差。同时,太皇太后与向太后三代先祖、祖母、曾祖母都得追赠。就连赵煦的那几个堂兄、堂弟、堂妹,也是纷纷获恩蒙荫。譬如说,扬王赵覠那个还在咿呀学语的小女儿,就被封为郡主。自然的,赵煦的弟弟、妹妹,也都各自得了封赏。正与冯景说着话,郭忠孝便到了赵煦面前,恭身拜道:“奏知陛下,臣奉娘娘慈旨,来送本月新排觐见大臣班次!”说着,他就将一张制作好的表章呈在手上,恭敬的上呈。这同样是张敦礼案的涟漪。受张敦礼一案影响,本已确定要入殿参朝的崔台符等人的觐见日期只能延后。而之后,太皇太后为免人言,素服避正殿,不再参与早朝听政。太皇太后不参与,向太后当然也不能参与,不然就是逾越。于是,唯一能上朝听政的,就变成了赵煦。而赵煦本来就喜欢睡懒觉,便是经筵日,也要睡到卯时二刻(七点)才肯起来。一般都是睡到辰正(八点)。他当然是有道理的——他还小,需要有充足的睡眠来保证发育。于是,早朝的听政,成为了摆设。不过,早朝上没有皇帝,也没有太后,这在大宋属于正常。仁庙时代后期,仁庙日常在宫中待机。哪怕身体情况比较好,他也在忙着造人——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都没有放弃生个健康继承人的努力。英庙时代,这位在位四年的天子,有两年半因为心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