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学小说> 历史军事> 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六百一十六章 战局(2)(2/5)

第六百一十六章 战局(2)(2/5)

之福?!”赵卨看着这些蕃官。每一個都是实力派!而且不是熙宁开边以来,带着整个部落,一起归义过来的大部族首领;便是从西贼那边带着人马过来归义的大贵族。像是赵思忠就是木征。这可是唃厮啰的嫡长孙!也是董毡死后,吐蕃法理上的真正合法继承人。当年王韶开边,赵思忠打不过,就带着他的兄弟六人一起投了。六兄弟当年光是带过来的丁口就有三四万,牛羊牲畜数十万头。先帝给其兄弟六人一一赐名,然后封官许愿。包顺、包约兄弟,就更是熙河路的第一大豪族,熙河路今年给他们编户齐民,登记造册。最后,统计得出整个熙河路,姓包的有差不多二十万!虽然,这是老弱妇孺一起相加的结果。但熙河第一大族,包家是毋庸置疑的了。其他人虽然没有赵思忠兄弟、包顺兄弟这么强。但也都是有自己的武装的。哪怕是去年才归义来的仁多保忠,他当初就带了数百心腹,逃来大宋。这将近一年来,西贼那边不断有人过来投奔于他。于是,渐渐的也拥有了差不多一千五百人的精兵。在向、高两位国亲的保举下,当今官家于是在今年四月,拜其为会州巡检使。这些蕃官,在大宋本来就相对自由。其地位类似羁縻州的土官,几乎人人都在官方的正式官职差遣外,还带着一个充本族军都使或者军都副使的头衔。这就是朝廷,允许其在其部族内部,沿用部族习俗与传统来处置相关内部事务的许可。一个个都是国中之国。向宗回、高公纪履任熙河后,棉庄与这些人就充分的捆绑了在一起。每一个熙河蕃官,都是棉庄主!哪怕是去年才投过来的仁多保忠,也在兰州附近带着人赶在春耕前,开垦出了一千多亩棉田。所以啊,这些人现在已经不是什么苦哈哈的蕃官了。都是奢遮人家!论财产恐怕不输汴京的富贵人家。因为,如今熙河各地的棉田,基本已经采摘完毕了。第一批采摘的棉铃,已经被向、高两位国亲,装车送上运往汴京的道路。总计有一万多斤的棉铃,听说足足装满了三四十辆太平车。这些棉铃现在应该已经到秦凤路了。而后续采摘的棉铃,正在陆陆续续的通过从秦凤路、永兴军等地押运粮食的青壮民夫们,押送着踏上返程的道路。向、高两位国亲,现在都已经专门去负责做这个事情了。估计,最终所有棉铃加起来,应该有几十万斤。价值保守估计在百万贯!像包家的那一万亩棉田,就起码能拿到十万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