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学小说> 历史军事> 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五百三十一章 仁义在口,刀剑在手(2)(2/4)

第五百三十一章 仁义在口,刀剑在手(2)(2/4)

其是在大宋赵官家和大臣之间的关系,在异论相搅,大小相制的祖制下,变得错综复杂,无比混乱。皇帝随时随地,都在提防、猜忌、怀疑着臣子。大臣们,也随时随地都在想着,怎么给自己留后路,防一手,以避免自己被皇帝利用完了就扔掉。赵煦嗯了一声,对蔡京道:“皇考在时,曾教过朕为君之道……”蔡京咽了咽口水,腰弯的更低了。“皇考言:为君者,上保宗庙,下安万民,肩担四海,背负天下……”“故为君者,当仁义在口,刀剑在手。”“用仁义安民,以刀剑保宗庙……”说着,赵煦就深深的看了一眼蔡京。蔡京立刻匍匐在赵煦面前,深深俯首:“英文烈武圣孝皇帝,圣明可彪万古!”赵煦颔首:“皇考教诲,朕无一日敢忘。”“故自登位以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恐因朕之年少德薄,行差踏错,以羞皇考圣德!”“于是,乃托大政于宰执,垂拱而治,任法自为……”蔡京再拜俯首:“陛下圣明。”小官家的这个表态,一旦传出去,所有士大夫都会弹冠相庆的。天子垂拱而治,百官各安其职。这是儒家的最高理想。就是那句‘任法自为’有些刺眼。因为这是法家术派的主张。这从侧面证实了,小官家真的看过法家的书籍,而且已经有过研究了。赵煦看着蔡京,淡淡的说道:“书云: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卿等忠于王事,便无须担心……”这就是在向蔡京许诺了。你帮朕办事,绝对放心,朕绝不会让你背锅的。蔡京自然听懂了。虽然他心里面明白,小官家的这些话,听听就得了。因为皇帝这种生物,在和臣子关系好的时候,什么好话都说得出。可自古以来,真正能和臣子,善始善终,成为佳话的,又能有几个?皇帝对大臣,在多数时候,都是用完就扔。即使是那些青史上,以贤明圣德著称的皇帝也不例外。譬如说迄今依然是君臣佳话的唐太宗与魏征。魏征死后,太宗就翻脸了,还毁了魏征的墓!说好的——朕以魏征为镜呢?但是,小官家能对他说这样的话,本身就已经说明了很多东西。自古以来,有几个皇帝,愿意给大臣做这样的承诺呢?蔡京此时此刻,是真的感动!当今就涕泣流泪,拜道:“陛下爱幸如斯,臣当鞠躬尽瘁,以报陛下厚恩!”赵煦听着,抿了抿嘴唇。深感还是封建社会好啊!看看,随便画个饼,都可以激励士气,让蔡京这样人都老泪纵横了起来。这要换现代,老板在上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