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九章 城管祖师爷(2)(2/6)
是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好多东西,都是实战里不可能使用的。但现在,就连武举比的也是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也就汴京武学里,能有些系统性的军事理论教育。就这,还是多亏了已故的宰相曾公亮——这位宰相,曾在仁庙时期主持编修了《武经总要》,并在其担任宰相时,将其作为武学的必读书目。所以,勉勉强强,捏着鼻子也只能认了。等到明年,找机会扩大武学规模,将之改成近现代的军校模式,才能真正的批量教育、培养和选拔军官。至于现在?凑合着吧,先把爪子伸进军队,在陕西、河东拥有第一批亲信再说。赵煦正想着,殿外传来了郭忠孝的声音。“官家,驾部员外郎臣种民,已至内东门下,乞陛见。”赵煦点点头,随口道:“带他至紫宸殿,朕随后便来。”“诺。”……巳时刚到,贾种民就在通见司的官员的引荐下,到了内东门下的小殿候见。这是他第一次,来到这个父祖嘴里的神圣之地。这里是大臣入宫候命之地。同时,也是天子宣麻拜相之所。但,小殿看着却很简单。不过是一個简单的小院子罢了,院子里种着几颗柏树,郁郁葱葱。此时,正值盛夏,知了在树上,叫个不停。贾种民坐在一条小木墩上,想起了先帝时的一个典故。熙宁时的殿帅宋守约,值守禁中的时候,每到夏天,便会组织禁军,在宫中到处抓知了。但凡有人负责的地方的知了,没有抓干净,让这位殿帅听到了知了的叫声。那么这个人肯定会被重责——通常是皮肤开花。先帝听说了之后,就特意找宋守约问——卿,何故如此苛责将士?宋守约回答:军中以号令为先,臣承平总兵殿壁,无所信其号令,故寓以捕蝉尔,蝉鸣固难禁,而臣能使其必去,若陛下误令守一障,臣庶几或可使人。先帝大喜赞赏不绝。想着这个故事,贾种民就眯起了眼睛。都说当今官家,孝笃先帝。那他肯定也喜欢类似宋守约这样的人。所以,是可以在御前,学一学宋守约?他正想着,殿前一个穿着紫袍的武臣,就出现在了他面前。“通见!”贾种民立刻起身行礼。来人,正是执掌通见司的閤门通事舍人兼知通见司公事郭忠孝。同时也是贾种民家的世交了。郭忠孝颔首,对贾种民道:“官家有旨意,命驾部员外郎贾种民至紫宸殿候见。”贾种民立刻长身拜道:“臣领旨!”便跟上郭忠孝,亦步亦趋的通过那道神圣的内东门,进入禁中。第一次步入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