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学小说> 历史军事> 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四百零八章 登州鱼风靡汴京(2/3)

第四百零八章 登州鱼风靡汴京(2/3)

则岁月之久,害物多矣。岂不可忍一夕之馁,而启无穷之杀也!祖宗盛德,朕不敢毁!于是,赵煦的这个回答,赚取了无数眼泪。加上赵煦每天坚持三餐‘不过四菜两汤’的俭朴人设——于是他成功赢得了大量人心。如今,已在汴京士大夫们心中,成功塑造成了一个节俭、克己的君王形象。这个形象可是很有用的。可以为赵煦规避无数风险,也可以让他要做的事情,充满正义。就拿靖安坊的改造来说吧。换一个皇帝,可能朝廷内外,都会觉得是要敛财了。可赵煦不会。因为,官家连三餐都无比节俭。又怎么可能为了敛财去做坏事?官家只是为了孝道才这样做的!官家有什么错?!哭,都给我哭!但事实上,赵煦有什么损失吗?没有!四菜两汤,本就足够他的营养了,很多时候他都吃不完。当然,他也想开开荤。这个时候,每五天出宫一次的机会,就成为了他开荤的时机了。探事司在他手里,也算被他玩出花了。赵煦现在给探事司的一个任务之一,就是让他们满汴京城的试吃各色点心、小吃。找出那些味道最好,最受欢迎的店铺。等他出宫,就提前让冯景派人去点好,然后打包带来开封府。自然,赵煦也废物利用,让汴京新报专门开辟一个版面,介绍着汴京的小吃店铺,并对其进行点评。如今这个探店专栏,已经刊登到第三期了,据说很受欢迎,好多老饕都开始注意到了。今天中午,赵煦吃的不是外卖。而是近期在汴京城开始爆火的登州海鱼干。因为这是苏轼隆重推荐,并且写在其那首现在已经传唱天下的《水调歌头。重阳日食登州鱼兼怀子由》的大作之中的菜肴。现在,士林之中,因为苏轼的这首词,已经出现了风潮——同年、同窗聚会,要是不吃登州鱼,就没有感觉,关系也不够亲密。为什么?大宋头号诗人,亲自写词背书了——真兄弟就得吃登州鱼。没看到,人家苏轼苏子瞻,都因为吃了登州鱼,潸然泪下,回忆起了过去和苏澈一起读书、游历的往事,于是遥望汴京,默默祝福着弟弟在汴京一切皆好。手足之情,溢于文字之中。在这首词里,苏轼甚至是再次写下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句子。属于是为了推销登州鱼干,脸都不要了,自己抄自己。但效果,超乎想象。登州海鱼干,在整个大宋州郡,特别是汴京城里今年以来卖到脱销。当然了,在这个过程中,赵煦指使着探事司,做了些微不足道的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