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五章 宝津楼会议(3)(2/4)
绍……”“诺!”于是,相关记录,被送到了文臣们手上。从邓润甫开始,一个个传阅下去。最后甚至让伴读和种建中兄弟,也看了一遍。这就让这些人受宠若惊了。因为这意味着,官家允许他们也参与,允许他们也签押。这等于将他们在御前的地位,拔高到了和经筵官们同等的水平。这就太夸张了!要知道经筵官们,每一个都来头不小。哪怕是寄禄官最低的程颐,也是京官,而且程颐是当代大儒,自带光环。他们呢?今天之前,谁知道他们是谁?于是呼吸急促,于是心情激动,以至于有些人连看都不敢看,直接就传给了下一个人。等到所有人都传阅完,赵煦就让吕希哲将文字收起来,然后让他继续回去,担任记录员。为了防止吕希哲记录不过来。赵煦还打发了章持去帮忙——章持写字是很快的。一切准备工作完成,赵煦就对蔡京道:“开封府,可以开始了!”蔡京躬身一拜,然后就道:“奏知陛下……汴京城,自祖宗以来,象天设都,乃欲法汉唐之美,于是,循先王之制,于京师畦分棋布,本欲闾巷皆中绳墨,使坊有庸,庸有门,逮亡奸伪,无所容足也!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亦互不相参……”所有文臣听着,都是心向神往。汉唐城市,那种官民分离,商业区和居民区隔离,而发展出来的所谓‘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的城市格局,就像三代之治、井田制度一样,属于文人士大夫们心中的理想国。同时也是他们认为,解决如今大宋城市之中治安败坏,偷盗杀人层出不穷的痼疾的良药。奈何……历代士大夫们孜孜以求,却总是无法恢复。就像他们,永远也回不到上古社会,看不到井田制度一般。赵煦微笑着问道:“那为何,祖宗之制不能落实?”蔡京低下头去。他是个聪明至极的人,更是个记忆力极好的人。汴京城的事情,在他脑子里就像一本书一样。他轻声道:“奏知陛下,此事……说来话长……”“自隋以来,汴京就已因工商之事,而闻名天下了……”“至唐代,汴京工商越发兴盛……”“唐人诗云:水门向晚茶商闹,桥事通宵酒客行,又云: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五代之后,汴京城坊市墙垣就已不复存在……”“至迟在后汉时,汴京宵禁制度,也已然不复存在……”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先是汉唐的坊市制度崩溃,原本限定在一个区域经商的商贾,从坊市的墙垣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