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命运之日(3)(2/3)
。“你的命运,我也已经改变了!”他悠悠说着。上上辈子,元祐三年七月初九。检校司空、河南郡开国公、持节武信军节度使、殿前司都指挥使燕达燕逢辰暴毙于家,年仅五十九岁!这個在赵煦立储之前,为他扫清了无数障碍,为他遮蔽了无数风雨的大将。在立储时,亲自带着兵马,为他值守宫宿的殿帅。在登基之日,亲自持着兵刃,立在宫闱前,公开放话:“天子新即位,我坐甲于此,以备非常,万一有奸人随皇族而入,则事起不测,又岂能人人可辩?”的忠臣。就那样死在家中,没有人知道死因,也不会有人去调查死因。但燕达口中的所谓皇族是谁,所谓奸人又是谁?一目了然,无须多言!这本来也只是犯忌讳而已。可这种级别的大将,只要不造反,不谋逆,再怎么犯忌讳,也会被纵容、优容,顶多申斥、罚铜,了不起,降上几级罢了。此国朝善待大将之制也!但是……赵煦低下头,他知道的,在他亲政后,全面彻查了他立储前后、登基前后发生的种种事情。所以,他知道,燕达说那样的话,给他自己惹下了多大的麻烦!也叫他被多少人,视作了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如今,赵煦提前三天,来到了他忠诚的福宁殿。无数危险,无数暗雷,无数日后元祐时期种种乱流的源头,因此被提前排除。燕达,就不再是那个元祐群臣眼里的眼中钉。他的命运,或许已经改变,他或许不必在五十九岁,这样一个武将最黄金的年纪暴毙。而,这正是赵煦努力的原因。也是赵煦之所以要委曲求全,在高太后面前表演的原因所在。赵煦深深的看了一眼燕达的方向,然后,就被向皇后抱着,走下步撵。宰臣们,在他身后,低着头,持着玉芴,紧随其后。福宁殿的正门,已经被人打开。他深邃的宫阙,向赵煦敞开。那大宋最高的权柄,也向赵煦张开臂膀。一个内臣,从大门中走出来。赵煦看着,他知道,那是石得一!这个他父皇最忠诚的内臣,也在元祐垂帘时期,被旧党们攻仵的‘四凶’之一。他持着一根净鞭,走到福宁殿的御阶前。双手轻轻一挥,净鞭撕裂空气,发出清脆的声音!“皇后、皇子、宰臣入觐!”在福宁殿东阁的屏风后,被高太后旨意传来的起居郎、中书舍人蔡卞,开始提笔,在天子实录的御册上,写下文字:元丰八年,二月二十六日,庚寅,宰臣上表皇太后,请谒皇子庆宁宫,恭请皇子移殿,皇太